暗点检:离痕欢唾,尚染鲛绡,亸凤迷归,破鸾慵舞。

出自 吴文英 的《 莺啼序 · 春晚感怀
残寒正欺病酒,掩沉香绣户。燕来晚、飞入西城,似说春事迟暮。画船载、清时过却,晴烟冉冉吴宫树。念羁情、游荡随风,化为轻絮。 十载西湖,傍柳系马,趁娇尘软雾。溯红渐招入仙溪,锦儿偷寄幽素。倚银屏、春宽梦窄,断红湿、歌纨金缕。螟堤空,轻把斜阳,总还鸥鹭。 幽兰旋老,杜若还生,水乡尚寄旅。别后访、六桥无信,事往花委,瘗玉埋香,几番风雨。长波妒盼,遥山羞黛,渔灯分影春江宿。记当时、短楫桃根渡,青楼仿佛。临分败壁题诗,泪墨惨淡尘土。 危亭望极,草色天涯,叹鬓侵半苎。暗点检、离痕欢唾,尚染鲛绡,亸凤迷归,破鸾慵舞。殷勤待写,书中长恨,蓝霞辽海沉过雁。漫相思、弹入哀筝柱。伤心千里江南,怨曲重招,断魂在否?
拼音

注释

病酒:饮酒过量而不适。 沉香:沉香木。一种香料。 吴宫:泛指南宋宫苑。临安旧属吴地,故云。 羁情:指情思随风游荡。 娇尘软雾:这里形容西湖热闹情景。 溯:逆河而上。 入仙溪:用刘晨、阮肇入天台山遇仙女的故事。这里指女子所住的地方。

此词为梦窗词集中的名篇佳作。全词四阕,前两阕写生离,后两阕写死别。首阕描述清明春寒袭人,残春柳絮添愁的景象和词人病酒醉眠,羁情游荡的伤春恨别之情。二阕追忆客游西湖十载间与情侣的艳遇欢情。三阕写别后重访西湖,以「事往花萎、瘗玉埋香」之暮春风雨葬埋残花景象,隐喻情侣遭不测风雨而亡逝的悲剧。「记当时」四句写重过桃根渡诀别之地,重访青楼题诗破壁,寻贾泪墨残痕。以「惨淡」二字传达出词人睹物怀人的伤情之痛。四阕哀悼情侣离魂。「危亭」三句慨叹岁月流逝,鬓发半白,年老愁深。「暗点检」四句写词人重访青楼,寻觅情侣遗帕之泪迹唾痕,以「迷」、「慵」二字写孤凤之迷路不返,离鸾之孤残不舞,暗喻人亡镜破,不复团聚。「殷勤」七句申发悼亡之痛:欲寄相思书信以诉长恨,人间与幽冥如隔茫茫大海,鸿雁难渡:欲借哀筝之怨曲以吐相思,招离魂,然而,断魂缥缈,难以觅寻,徒增哀痛,流露出伤离悼亡,绵绵无绝之长恨。本阕以开阔之境写长恨之情,又是「暗点检」,又是「漫相思」,最后以招魂古曲收束全词,更显沉郁凝重。

赏析

《莺啼序》是词中最长的调子,全词有二百四十个字,概为梦窗首创,显示出他的卓绝才力,具有独特的价值。这首词集中地表现了梦窗的伤春伤别之情,在结构上也体现出其词时空交错的显著特点。夏承焘说:「集中怀人诸作,其时夏秋,其地苏州者,殆皆忆遗苏州遣妾,其时春,其地杭者,则悼杭州亡妾。」我们且看作者的情丝如何在今与昔,苏与杭之间自由穿行。 第一段,写现实,自己在爱妾死后,犹自在苏州伤春。语气舒缓,意境深长。词人将伤别放在伤春这一特定的情境中来写。时值春暮时节,残寒病酒,「天时人事日相催」(杜少陵《小至》)。开头第一句,已将典型环境中典型情绪写出,并以此笼罩全篇,寓刚于柔。这时词人闭门不出,但燕子飞来唤我出游,好象说,春天已快过去了。于是「驾言出游,以写我忧」。词人在湖中看到岸上的烟柳,不禁羁思飞扬起来。羁情化为轻絮,随风飘荡,正如此时词人的思绪一样,似乎所起有因,但终不知归于何处。词的承接处大都在前段之末或后段之前,多数用领字或虚字作转换。吴文英的词,则往往用实句作承转,不大用领字。这就是所谓「潜气内转」,是词人与其他词人不同的地方。何谓「潜气」?就是人的内心深处日积月累而形成的潜意识,它具有深微幽隐而非表达出来不可的情感力量。少用领字,增加了理解上的难度。「潜气内转」,只要发现贯穿词中的情感线索,其义自现。耐人寻味正是梦窗词的独特价值之一。作者写到这里,其情愫就像轻絮一样随风游荡,随风展开;而下面三段所写内容,便都包含在此三句中了。 第二段追溯杭州刻骨铭心的情事。从《渡江云·西湖清明》这首描写杭州情事的词可以知道时间是清明时分,地点是西湖,词人开始是骑马,后来「傍柳系马」,转入水路,通过婢女传书暗通情意。「倚银屏、春宽梦窄,断红湿、歌纨金缕」二句,是写初遇时悲喜交集之状。「春宽梦窄」是说春色无边而欢事无多;「断红湿、歌纨金缕」,意思是,因欢喜感激而泪湿歌扇与金缕衣。「瞑堤空,轻把斜阳,总还鸥鹭」三句,进一步写欢情,但含蓄不露,品格自高。 第三段写别后情事。「幽兰旋老」三句突接,跳接,因这里和上阕结处,实际上,还有较大距离。此段先写暮春又至,自己依然客居水乡。这既与「十载西湖」相应,又唤起了伤春伤别之情。正是通过这种反复吟咏,将伤春伤别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于是从别后重寻旧地时展开想象,回首初遇、临分等难以忘怀的种种情景。「别后访」四句是逆溯之笔,即一层层地倒叙上去。先是写「林花谢了春江」,然后写「瘗玉埋香」,暗示人也已随花而去,美人原本就常和花联系在一起,所以这句是风景和人事兼道。于是逆溯上去,追叙初遇。「长波妬盼」至「记当时、短楫桃根渡」,这是倒装句,应该是:「记当时、短楫桃根渡」,「长波妒盼,遥山羞黛,渔灯分影春江宿」。这几句是当时艳遇,伊人顾盼生情,多么艳丽,即使是潋滟的春波,也要妒忌她的眼色之美;苍翠的远山也羞比她的蛾眉,而自愧不如。 因旧情难忘,所以在重访时又念此情。这几句相对于第二段亦是再次吟咏,当时在西湖上偷传情意以及后来的欢爱再次呈现在读者眼前,但是所用意象不同,而且体现出创作之理也不同,这次抒写已经有了生离死别的意味。 第四段淋漓尽致地写对逝者的凭吊之情。感情深沉,意境开阔。因伊人已逝去,词人对她的悼念,历经岁经年。但「此恨绵绵无绝期」。词人在更长的时间中,更为广阔的空间内,极目伤心,继续抒写他胸中的无限悲痛之情。「危亭望极,草色天涯,叹鬓侵半苎」所见之景已侵染上作者的伤痛。「殷勤待写,书中长恨,蓝霞辽海沉过雁」所写之信亦是充满遗恨。是:「伤心千里江南,怨曲重招,断魂在否;所闻之曲也是为了招魂而演奏的。层层加深,都在极力渲染凭吊的巨痛。也有睹物思人的回忆:「暗点检:离痕欢唾,尚染鲛绡,亸凤(钗)迷归,破鸾(镜)慵舞」。「鸾镜与花枝,此情谁得知?」镜台上饰物凤翅已下垂,而鸾已残破,暗示镜破人亡,已无从团聚。 总之,作者将美人迟暮、伤春伤别的情感娓娓道来,反复咏叹。层层深入,值得细细品味。另外,从中国古代文学比兴寄托的传统来看,艳情多和身世之感交织联系在一起,梦窗此词写爱情,但亦可从中领略其身世的哀叹。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莺啼序:词牌名。
  • 病酒:饮酒过量而不适。
  • 沉香:一种珍贵的香料。
  • 绣户:华丽的门户。
  • 迟暮:指黄昏,亦指晚年。
  • 溯红:顺着红花。
  • 仙溪:相传东汉时刘晨、阮肇入天台山采药,遇二女子,邀至家,留半年乃还乡。后用以指男女幽会之处。
  • 锦儿:可能指女子的婢仆。
  • 幽素:幽情素心。
  • 银屏:镶银的屏风。
  • 断红:指落花。
  • 歌纨金缕:唱歌时用的纨扇和金线织成的衣服。
  • 螟堤:昏暗的堤岸。
  • 鸥鹭:水鸟。
  • 幽兰:一种兰花。
  • 杜若:一种香草。
  • 六桥:杭州西湖外湖苏堤上之六桥。
  • 瘗玉埋香:指美丽女子的死亡。
  • 长波:形容眼波。
  • :眼睛黑白分明的样子。
  • :青黑色的颜料,古代女子用来画眉。
  • 短楫:短桨。
  • 桃根渡:用东晋王献之妾桃根、桃叶姐妹的典故。
  • 败壁:破旧的墙壁。
  • 鲛绡:传说中鲛人所织的绡。
  • 亸凤:垂下的凤钗。
  • 破鸾:破损的鸾镜。
  • 蓝霞:蓝色的云霞。
  • 辽海:泛指辽东滨海地区。

翻译

暮春的残寒,仿佛在欺凌我喝多了酒,我掩闭了沉香木的华丽闺房。燕子迟来,飞进西城,似乎在说春天已到迟暮时候。画船儿载着我在晴朗的日子驶过,岸边树影如烟,那是吴王宫殿的所在。我思念着远方的羁旅之情,如同随风游荡的轻絮。

回想我十年来在西湖边上,傍着柳树系马,趁着那娇美的烟尘软雾。沿着红花,渐渐引入到仙溪,锦儿偷偷地传递着幽情素心。倚着银屏,感到春宽梦窄,看着落花浸湿了歌扇、金丝织成的衣服。昏暗的堤岸空空荡荡,轻易地将斜阳交给了鸥鹭。

幽兰很快就衰老了,杜若又重新生长,我依旧在水乡漂泊旅居。分别后我去探寻六桥,却没有你的消息,往事如花朵凋零,埋葬了美丽女子,经过了几番风雨。那眼波如长波令人嫉妒,那远山如眉黛令人羞惭,渔火的影子在春江里宿眠。记得当时在桃根渡,手持短桨划船,那青楼仿佛就在眼前。临别时在破旧的墙壁上题诗,泪水和墨汁黯淡又蒙尘。

登上高亭远望,看到芳草绵延到天涯,叹息自己的鬓发已半白如苎麻。暗中点检,看到离开时的痕迹、欢爱的唾液,还沾染在鲛绡上,凤钗垂下迷失了回归之路,那破了的鸾镜也懒得再照。我殷勤地想写信倾诉长久的怨恨,但蓝天上的云霞如过雁般消失。只能徒然地相思,把情思弹入哀伤的筝柱。伤心啊这千里的江南,怨曲再次招魂,不知你是否还在?

赏析

这首词是吴文英的代表作之一,情感深挚而绵邈。通过描绘残寒、暮春景色、回忆往昔、抒写羁旅之愁和相思之苦等,营造出一种凄美、哀怨的意境。词中运用了大量的意象和典故,如“病酒”“沉香”“燕”“西湖”“仙溪”等,增强了诗意和文化内涵。作者细致地描写自己的情感变化,从怀念过去到感慨如今,从思念恋人到忧思自身,情感层次丰富。语言华丽而婉约,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整首词充分展现了吴文英独特的词风,表达了深深的哀愁和无奈,令人回味无穷。

吴文英

吴文英

吴文英,字君特,号梦窗,晚年又号觉翁,四明(今浙江宁波)人。原出翁姓,后出嗣吴氏。《宋史》无传。一生未第,游幕终身。于苏、杭、越三地居留最久。并以苏州为中心,北上到过淮安、镇江,苏杭道中又历经吴江垂虹亭、无锡惠山,及茹霅二溪。游踪所至,每有题咏。晚年一度客居越州,先后为浙东安抚使吴潜及嗣荣王赵与芮门下客,后“困踬以死”。有《梦窗词集》一部,存词三百四十余首,分四卷本与一卷本。其词作数量丰沃,风格雅致,多酬答、伤时与忆悼之作,号“词中李商隐”。 ► 34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