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思春尚有情,忽逢春至客心惊。
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
群芳烂不收,东风落如糁。
参军春思乱如云,白发题诗愁送春。
遥知湖上一樽酒,能忆天涯万里人。
万里思春尚有情,忽逢春至客心惊。
雪消门外千山绿,花发江边二月晴。
少年把酒逢春色,今日逢春头已白。
异乡物态与人殊,惟有东风旧相识。
拼音
注释
西湖:指许州西湖。
谢法曹:谢伯初。
归:回去,指春光将逝。
绿于染:比染过的丝绸还绿。
烂不收:指落花委地,难于收拾。
落如糁:碎米粒,引申指散粒状的东西,这里形容飘落的花瓣。
参军:指谢伯初。
天涯万里人:作者自指。
殊:不同,引申为「陌生」的意思。
序
这首诗写于宋仁宗景祐四年(西元一〇三七年)的春天,着重表现朋友间的思念之情,也抒发了自己遭受贬谪、览物伤春的苦闷心情。
全诗以「万里」一句为界分为两部分,前半部分写西湖景色及朋友相念之情,实际上是含蓄地表达了对友人寄诗安慰自己的这番情意的感激。后半部分通过对夷陵春天景物的描绘,抒写自己异乡逢春的新鲜见闻和落寞情怀。诗中春景写得明媚可喜,感情写得真挚动人。结构上由景及人,由景及情,层次分明,而接转自然,语言明白晓畅,多少也有学习李太白诗风所带来的飘逸气,体现了欧诗的基本特色。
作者在《六一诗话》中特意提到这首诗,并说明诗中有些抒情句子的来头:「余谪夷陵时,景山方为许州法曹,以长韵见寄,颇多佳句。有云:『长官衫色江波绿,学士文华蜀锦张。』余答云:『参军春思乱入雲,白髮题诗愁送春。』盖景山诗有『多情未老已白髮,野思到春如乱雲』之句,故余以此戏之也。」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西湖:位于中国浙江省杭州市,是中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
- 春色归:春天的气息或景色归来。
- 绿于染:比染料还要绿,形容湖水碧绿。
- 群芳烂不收:各种花朵盛开得灿烂,无法一一采摘。
- 东风落如糁(sǎn):东风吹落花瓣像小米粒一样。
- 参军:古代官职,这里指谢法曹,具体身份未知。
- 春思:春天的情感思绪。
- 白发:指年纪大。
- 天涯万里人:远方的友人。
- 雪消门外千山绿:冰雪融化后,山峦呈现出绿色。
- 花发江边二月晴:二月的江边,花开时天气晴朗。
- 把酒:持杯饮酒。
- 逢春头已白:指年华老去,头发已经斑白。
- 异乡:他乡,这里指诗人所在的地方。
- 物态:自然景象。
- 殊:不同。
- 唯有东风旧相识:只有春风还似旧时相识。
翻译
西湖的春天回来了,湖水比染料还要碧绿。百花盛开得无法收敛,春风轻轻吹落花瓣,就像细碎的米粒。谢法曹的春天思绪纷飞如云,白发人提笔写诗,心中充满对春天离去的愁绪。我知道你在湖边举杯独饮,定会怀念远在他乡的我。
虽然相隔万里,你对春天的情怀依然深厚,突然间春天的到来让你感到惊讶。门外的雪已消融,千山一片翠绿;江边的二月,阳光明媚,花开如锦。年轻时我们曾携手赏春,如今再遇春天,却已白发苍苍。异乡的景色与家乡截然不同,只有春风还似往昔般熟悉。
赏析
这首诗是欧阳修在春天游西湖时,寄给远方朋友谢法曹的一首抒怀之作。诗中以西湖春景为背景,通过描绘春水、群花、东风等意象,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岁月如梭的感慨,以及对远方友人的深深思念。同时,诗人以自己的人生经历,从“少年把酒逢春色”到“今日逢春头已白”,展现了人生的沧桑变化和对故乡的深深眷恋。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富有哲理,读来让人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