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

出自 现代秋瑾 的《 满江红 · 小住京华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娥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京华:指京都,这里指北京。
  • 篱下:代指家园,此处借指住所。
  • 黄花:菊花,象征高洁品格。
  • 秋容如拭:形容秋天景色清新如洗。
  • 四面歌残终破楚:暗指自己从封建家庭束缚中挣脱出来,如同《史记·项羽本纪》中的项羽四面楚歌的情境。
  • 八年风味徒思浙:表达了作者离开家乡多年,对浙江(浙江是她的故乡)的思念和眷恋。
  • 强派作娥眉:被迫扮演女子角色,娥眉指女子。
  • 殊未屑:丝毫不屑于如此。
  • 男儿列:男子应有的地位或角色。
  • 心却比,男儿烈:内心情感热烈如男子。
  • 肝胆:比喻忠诚和勇气。
  • :形容情感炽热。
  • 俗子:指世俗之人,与英雄相对。
  • 末路:困厄的境地。
  • 磨折:挫折和苦难。
  • 红尘:指纷扰的人世。
  • 知音:理解自己的朋友。
  • 青衫湿:典出白居易《琵琶行》,“江州司马青衫湿”,表示感伤和无奈。

翻译

在京都小住,又逢中秋佳节,家门前的菊花盛开,秋意如洗。四周的歌声渐弱,终于从家庭束缚中解脱出来,尽管多年在外,家乡的味道依然萦绕心头。他们硬是要把我当作柔弱女子,这我可看不上眼。

身体虽不能像男子那样驰骋疆场,但我的心志却胜过男子。我一生忠诚勇敢,只为他人着想。那些庸俗之人,谁能理解我的胸怀?英雄在逆境中总会有磨难。在这纷扰的人世间,哪里能找到真正懂得我的人呢?想到此,不禁泪湿衣襟。

赏析

秋瑾这首《满江红·小住京华》展现了她不甘雌伏、追求自由和独立的精神风貌。诗中通过描绘中秋景色和家庭生活的细节,寓言了她对封建礼教的反抗和对个人价值的追求。"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这一句,直抒胸臆,表达了她渴望摆脱性别束缚,追求平等和独立的决心。同时,诗中流露出的孤独和知音难觅的感慨,也体现了她作为女性革命家内心的坚韧与悲凉。整首词情感激昂,语言犀利,充分展示了秋瑾作为一个巾帼英雄的豪情壮志。

秋瑾

秋瑾

浙江省绍兴府山阴县(今绍兴市)人,生于福建省厦门。初名闺瑾,乳名玉姑,字璿卿,号旦吾,留学日本后改名瑾,字(或作别号)竞雄,自称鉴湖女侠,笔名鞦韆、汉侠女儿,曾用笔名白萍。近代女民主革命志士,提倡女权,蔑视封建礼法,提倡男女平等,常以花木兰,秦良玉自喻。性豪侠,习文练武,著男装。自费留学日本期间,积极参加反对清朝封建统治的革命活动,并加入同盟会。回国后创办《中国女报》,宣传革命。后回绍兴组织光复会,清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与徐锡麟分头准备皖浙两省起义,事发后被捕,六月六日就义于绍兴轩亭口,从而间接促成辛亥革命。后人辑有《秋瑾集》。 ► 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