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楼倚遍,看到云昏花暝。

出自 黄遵宪 的《 双双燕
罗浮睡了,试召鹤呼龙,凭谁唤醒?尘封丹灶,剩有星残月冷。欲问移家仙井,何处觅、风鬟雾鬓?只因独立苍茫,高唱万峰峰顶。 荒径,蓬蒿半隐。幸空谷无人,栖身应稳。危楼倚遍,看到云昏花暝。回首海波如镜,忽露出、飞来旧影。又愁风雨合离,化作他人仙境。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罗浮:山名,在广东增城、博罗、河源等县间:道教称“第七洞天”,相传为葛洪炼丹处。
  • **尘封:被灰尘覆盖 **:表示很久没有使用或被忽视。
  • 丹灶:炼丹的炉灶:古代方士炼丹的工具。
  • ****风鬟雾鬓(fēng huán wù bìn)**:形容女子头发的美,也形容女子头发蓬松散乱 **:这里可能用来形容仙人。
  • **苍茫:空阔辽远;没有边际 **:在此形容独自处于空旷的境界。
  • **蓬蒿:茼蒿的别名;也泛指草丛、草莽 **:指荒凉的小路被杂草半掩着。
  • 危楼:高楼:这里指在高楼上四处倚靠观看。
  • ****云昏花暝(míng)**:云色昏暗,花色朦胧 **:描绘天色晚时的景象。

翻译

罗浮山仿佛陷入了沉睡之中,想要召唤仙鹤、呼唤神龙,可又能凭借谁来将它唤醒?炼丹的炉灶早已被灰尘覆盖,只留下星星点点和冷冷的月亮。想要询问迁移到仙人井旁居住一事,可哪里才能寻觅到那如云般美妙风姿(仙人)?只因为独自站立在这空旷辽远的天地间,在万座山峰的峰顶上放声高歌。 荒僻的小路,被蓬蒿半遮半掩。幸好这空寂的山谷中没有人烟,在这里栖身应该安稳。将高楼的栏杆都倚遍,看到天空云彩昏暗、花朵也朦胧难辨。回头望去,大海的波浪平静得如同镜面,忽然露出旧日曾看到的影像。又发愁那风雨相聚离散,使得这里化作了别人的仙境。

赏析

这首《双双燕》是黄遵宪的佳作。开篇 “罗浮睡了” 以拟人手法赋予罗浮山静态而神秘的形象,“试召鹤呼龙,凭谁唤醒” 营造出奇幻又寂寥的氛围,暗示某种隐忧或对往昔盛景的追寻。“尘封丹灶,剩有星残月冷” 通过对荒废丹灶和冷寂星夜的描写,传递出岁月流逝、繁华不再的感慨。

下阕写 “荒径,蓬蒿半隐” 展现出环境的荒芜,“幸空谷无人,栖身应稳” 流露出一种在乱世中寻求安稳的心境。“危楼倚遍,看到云昏花暝” 细致描绘出凭栏观望至天色昏暝的情景,蕴含着一种迷茫与无奈。 “回首海波如镜,忽露出、飞来旧影” 则是由现实景象突发记忆中的旧景,有一种今昔交织的复杂情丝。最后“又愁风雨合离,化作他人仙境” 以忧惧风雨使此地变为他人仙境收束,委婉表达对失去与变迁的忧虑,全词借景抒怀,情景交融,将内心的复杂情感巧妙地蕴藏在奇幻的景色与寻幽探秘式的经历之中 ,情感深沉,意境幽远,给人以丰富的联想与回味。

黄遵宪

黄遵宪

黄遵宪(1848年4月27日-1905年3月28日)汉族客家人,字公度,别号人境庐主人,清朝诗人,外交家、政治家、教育家。 黄遵宪出生于广东嘉应州,1876年中举人,历充师日参赞、旧金山总领事、驻英参赞、新加坡总领事,戊戌变法期间署湖南按察使,助巡抚陈宝箴推行新政。工诗,喜以新事物熔铸入诗,有“诗界革新导师”之称。黄遵宪的作品有《人境庐诗草》、《日本国志》、《日本杂事诗》等。被誉为“近代中国走向世界第一人”。 ► 83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