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巳夏五月茶陵永新兵奄至遂走淦西暑雨涉旬米薪俱乏旅途苦甚因赋诗示诸同行
白发遗民真可哀,途穷犹望北兵来。
关河割据将成谶,将相经纶岂乏材。
足茧荒山走风雨,腹饥深夜吼春雷。
主翁清晓催人发,又报烽烟逼楚台。
拼音分享图
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乙巳夏五月:指某年的五月。
- 茶陵永新兵:指当时在茶陵和永新地区的军队。
- 奄至:突然到来。
- 淦西:地名,具体位置不详。
- 暑雨涉旬:连续十天的暑热和雨水。
- 米薪俱乏:粮食和柴火都缺乏。
- 足茧荒山:在荒山上行走,脚底磨出了茧。
- 腹饥深夜吼春雷:形容饥饿至极,深夜时肚子饿得像春雷一样响。
- 主翁:主人,这里指旅店的主人。
- 催人发:催促人们出发。
- 烽烟逼楚台:烽烟,指战火;楚台,地名,这里泛指楚地。
翻译
在乙巳年的五月,茶陵和永新的军队突然到来,我们只好逃往淦西。连续十天的暑热和雨水,粮食和柴火都缺乏,旅途中的苦难非常严重。因此我写下了这首诗,给同行的伙伴们看。
白发的老遗民真是可怜,尽管处境艰难,仍然希望北方的军队能来。关河割据的局面似乎已成定局,但将相们难道就没有治理国家的才能吗?在荒山上行走,脚底磨出了茧,风雨中艰难前行。深夜里,饥饿使得肚子像春雷一样响。清晨,旅店的主人催促我们出发,又传来战火逼近楚地的消息。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元代末年战乱频发、民生疾苦的景象。诗人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表达了对时局的无奈和对和平的渴望。诗中“白发遗民”、“足茧荒山”、“腹饥深夜吼春雷”等形象生动地展现了人民的苦难生活。同时,诗人的忧国忧民之情也跃然纸上,体现了其深厚的爱国情怀和对和平的向往。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一首反映时代苦难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