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蟾宫:月宫,这里指科举考试。
- 虎穴:危险的地方,这里指官场。
- 危栏:高楼的栏杆。
- 谩语:空话,不实之言。
- 薄情:无情,不念旧情。
- 边雁:边疆的雁,比喻远行的人或离去的朋友。
- 春融:春天气候温暖,万物复苏。
- 乾坤醉:比喻世界或社会的混乱。
- 水阔:水面宽阔,比喻世事复杂。
- 世界浮:指世事无常,变化莫测。
- 心迹:内心的真实想法和情感。
- 野花芳草:指自然界的花草,比喻自然、纯朴的生活。
- 奈相尤:无奈地相互责怪。
翻译
科举和官场两处都已放弃,我站在高楼栏杆旁,凭栏远望,送走心中的忧愁。 多事的林中莺鸟还在空谈,无情的边疆雁儿不回头,不念旧情。 春天温暖,只待世界陷入混乱,水面宽阔,深知世事无常,变化莫测。 想要与高僧谈论内心的真实想法,但野外的花儿和芳草,却无奈地相互责怪。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世事无常和人生选择的感慨。诗中,“蟾宫虎穴两皆休”直接表明了诗人对科举和官场的放弃,选择了一种超脱世俗的生活态度。通过“危栏送远愁”、“多事林莺”、“薄情边雁”等意象,诗人描绘了自己内心的孤独和无奈。最后,诗人想要与高僧交流心迹,却发现连自然界的花草都在相互责怪,这进一步加深了诗人的孤独感和对世态炎凉的感慨。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现实世界的深刻洞察和对内心世界的深刻探索。
罗隐
罗隐,字昭谏,新城(今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新登镇)人,唐末五代时期诗人、文学家、思想家。
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公元887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公元909年(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去世,享年77岁。
著有《谗书》及《太平两同书》等,思想属于道家,其书乃在力图提炼出一套供天下人使用的“太平匡济术”,是乱世中黄老思想复兴发展的产物。
► 51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