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中郑悫三伏之际率宾僚避暑于使君林取大莲叶盛酒以簪刺叶令与柄通屈茎轮囷如象鼻焉传吸之名碧筒杯故坡诗云碧碗犹作象鼻弯白酒时带莲心苦

·
有客相传避暑方,采莲不用采花房。 绿盘擎重盛珠露,碧管虚中溜玉浆。 象鼻捲风随手曲,麝脐入水透肌香。 醒来忽忆涪翁句,摘实分甘共母尝。
拼音分享图

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洛中郑悫:指在洛阳的郑悫。
  • 三伏:指夏季最热的时期,分为初伏、中伏、末伏。
  • 使君林:地名,可能是一个有树木的地方。
  • :发簪,这里用作工具刺穿莲叶。
  • 轮囷:形容弯曲的样子。
  • 象鼻:比喻莲叶柄弯曲后的形状。
  • 碧筒杯:用莲叶制成的酒杯。
  • 坡诗:指苏轼的诗。
  • 绿盘:比喻莲叶。
  • 碧管:比喻莲叶柄。
  • 麝脐:麝香的来源,这里比喻莲叶的香气。
  • 涪翁:指黄庭坚,号涪翁。

翻译

在洛阳的郑悫,在三伏天最热的时候,带领宾客和同僚到使君林避暑。他们采摘大莲叶作为酒杯,用发簪刺穿莲叶,使其与柄相连,莲叶柄弯曲如象鼻,形成一个独特的酒杯。他们传递着这个名为“碧筒杯”的酒器,饮酒时,酒中带有莲心的苦味。陆文圭的诗中描述了这一情景:客人传授避暑的方法,不采莲花而采莲叶。莲叶如绿盘般托着重重的露珠,莲叶柄如碧管般从中流淌出玉浆。莲叶柄弯曲如象鼻,随风摇曳,莲叶的香气透入肌肤。醒来后突然想起黄庭坚的诗句,摘下莲实与母亲一同分享。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夏日避暑的雅致场景,通过使用莲叶作为酒杯,展现了古人对自然的巧妙利用和对生活的精致追求。诗中“碧筒杯”的创意和“象鼻”的比喻,生动形象地展示了莲叶酒杯的独特之处。后半部分通过“麝脐入水透肌香”等句,进一步以香气和触感来增强避暑时的愉悦感受。结尾提及黄庭坚的诗句,增添了文化底蕴和情感的深度,体现了诗人对前人诗意的继承与发扬。

陆文圭

宋元间常州江阴人,字子方。博通经史百家及天文、地理、律历、医药、算数之学。宋度宗咸淳初,中《春秋》乡选。宋亡,隐居城东,学者称墙东先生。元仁宗延祐时,再中乡举。为文融会经传,纵横变化,莫测其涯际,东南学者皆宗师之。朝廷数聘,以老疾辞。有《墙东类稿》。 ► 65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