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中郑悫三伏之际率宾僚避暑于使君林取大莲叶盛酒以簪刺叶令与柄通屈茎轮囷如象鼻焉传吸之名碧筒杯故坡诗云碧碗犹作象鼻弯白酒时带莲心苦
当年避暑使君林,暇日诸贤肯过临。
荷带露香须缓折,酒无风韵莫轻斟。
玉簪先透玲珑玉,金注徐倾潋滟金。
叶底可能甘胜蜜,却怜小苦是莲心。
拼音分享图
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洛中郑悫:指在洛阳的郑悫,可能是当时的文人或官员。
- 三伏:指夏季最热的时期,分为初伏、中伏、末伏。
- 使君林:指官员的园林。
- 碧筒杯:一种用莲叶制成的饮酒器具,形状似象鼻。
- 坡诗:指苏轼的诗。
- 玉簪:玉制的发簪,这里指用来刺莲叶的工具。
- 金注:金制的注酒器。
- 潋滟:形容酒液波光粼粼的样子。
翻译
在炎热的夏季,洛阳的郑悫带领宾客和同僚到官员的园林中避暑。他们采摘大莲叶作为酒杯,用玉簪刺穿叶脉,使其与叶柄相通,弯曲的茎部形状像象鼻,这样传递着饮酒,这种酒杯被称为碧筒杯。因此苏轼的诗中提到“碧碗犹作象鼻弯,白酒时带莲心苦”。
当年在使君林避暑时,闲暇之余,各位贤士愿意来此相聚。莲叶带着露水香气,需要慢慢折取,酒若没有风韵,也不必急着斟饮。玉簪先透过玲珑的玉叶,金制的注酒器缓缓倾倒出波光粼粼的金色酒液。在莲叶下,可能会有甘甜胜过蜜糖的滋味,但也会怜惜那小小的苦涩,正是莲心的味道。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夏日避暑时的雅致场景,通过使用莲叶作为酒杯的创意,展现了文人雅士的生活情趣。诗中“荷带露香”和“酒无风韵”等句,既表达了对于自然之美的欣赏,也体现了对于饮酒文化的品味。结尾的“叶底可能甘胜蜜,却怜小苦是莲心”则巧妙地以莲心的苦涩寓意生活中的小苦楚,增添了诗意的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