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中郑悫三伏之际率宾僚避暑于使君林取大莲叶盛酒以簪刺叶令与柄通屈茎轮囷如象鼻焉传吸之名碧筒杯故坡诗云碧碗犹作象鼻弯白酒时带莲心苦

·
越溪女子翠红裳,来与群仙侑一觞。 叶展圆盘如许大,丝连曲柄更能长。 清高胜饮金茎露,甘滑疑餐玉薤霜。 醉手传杯犹未稳,碧痕微损迸琼浆。
拼音分享图

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洛中郑悫:指洛中(今河南洛阳)的郑悫,人名。
  • 三伏:指夏季最热的时期,分为初伏、中伏、末伏。
  • 宾僚:宾客和同僚。
  • 使君林:地名,可能是指某个官员的园林。
  • 碧筒杯:一种用荷叶制成的酒杯,形状似象鼻。
  • 越溪女子:指来自越溪(地名)的女子。
  • 侑一觞:劝酒。
  • 金茎露:指仙露,比喻美酒。
  • 玉薤霜:比喻美酒。
  • 碧痕:指荷叶上的绿色痕迹。
  • 琼浆:美酒。

翻译

洛中的郑悫在三伏天时,带领宾客和同僚到使君林避暑,他们用大荷叶作为酒杯,用簪子刺穿叶心,使叶与柄相通,弯曲的茎部像象鼻一样,传递着饮酒,这被称为碧筒杯。因此苏东坡的诗中写道:“碧碗犹作象鼻弯,白酒时带莲心苦。”

越溪的女子穿着翠红的衣裳,来与群仙一起劝酒。荷叶展开像圆盘一样大,叶柄弯曲,更加长。清高胜过饮仙露,甘滑如同餐食玉薤霜。醉手传递酒杯时还未稳,荷叶上的绿色痕迹微微破损,美酒从中迸出。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洛中郑悫与宾僚在夏日避暑时的雅致场景,通过使用荷叶作为酒杯,展现了古人对自然与生活的巧妙结合。诗中“碧筒杯”的创意和“越溪女子”的描绘增添了诗意和浪漫色彩。末句“碧痕微损迸琼浆”巧妙地将荷叶的破损与美酒的流出相结合,形象生动,富有画面感。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清新,表达了诗人对夏日清凉与诗意生活的向往。

陆文圭

宋元间常州江阴人,字子方。博通经史百家及天文、地理、律历、医药、算数之学。宋度宗咸淳初,中《春秋》乡选。宋亡,隐居城东,学者称墙东先生。元仁宗延祐时,再中乡举。为文融会经传,纵横变化,莫测其涯际,东南学者皆宗师之。朝廷数聘,以老疾辞。有《墙东类稿》。 ► 65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