杪秋陪祀山陵同陶孝若黄道元谢响泉入仙人洞洞奇绝去驰道二里许

·
红叶霜花积几重,青山蜕骨走眠龙。 伊祈善卷俱陈迹,各向秋云占一峰。
拼音分享图

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杪秋:晚秋,秋末。
  • 陪祀:陪同祭祀。
  • 山陵:帝王的陵墓。
  • 仙人洞:地名,指一处洞穴。
  • 驰道:古代供车马驰行的大道。
  • 红叶霜花:指秋天的景象,红叶和霜花。
  • 蜕骨:比喻山势险峻,如龙蜕骨。
  • 伊祈善卷:指古代的祈福文书。
  • 陈迹:遗留下来的痕迹。
  • 秋云:秋天的云。

翻译

晚秋时节,我陪同祭祀帝王的陵墓,与陶孝若、黄道元、谢响泉一同进入奇绝的仙人洞,这个洞穴距离驰道大约二里。 红叶和霜花堆积了好几层,青山如同蜕骨的龙在行走或眠息。 伊祈善卷这些古老的祈福文书都已成为遗迹,各自在秋天的云下占据一座山峰。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晚秋时节山陵祭祀的场景,通过“红叶霜花”和“青山蜕骨”的意象,生动地表现了秋天的萧瑟与山势的险峻。诗中提到的“伊祈善卷”与“秋云占一峰”则增添了历史与自然的交融感,表达了对古老遗迹的怀念和对自然景观的赞美。整体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展现了明代诗人袁宏道对自然与历史的深刻感悟。

袁宏道

袁宏道

袁宏道,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又号六休。湖广公安(今属湖北省公安县)人。万历二十年(1592年)进士,历任吴县知县、礼部主事、吏部验封司主事、稽勋郎中、国子博士等职,世人认为是三兄弟中成就最高者。他是明代文学反对復古运动主将,他既反对前後七子摹拟秦汉古文,亦反对唐顺之、归有光摹拟唐宋古文,认为文章与时代有密切关系。袁宏道在文学上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风气,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说。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有才名,由于三袁是荆州公安县人,其文学流派世称“公安派”或“公安体”。合称“公安三袁”。 ► 169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