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袅娜游丝
倩东君著力,系住韶华,穿小径,漾晴沙。正阴云笼日,难寻野马,轻飏染草,细绾秋蛇。燕蹴还低,莺衔忽溜,惹却黄须无数花。纵许悠扬度朱户,终愁人影隔窗纱。
惆怅谢娘池阁,湘帘乍捲,凝斜盼,近拂檐牙。疏篱罥,短垣遮,微风别院,明月谁家。红袖招时,偏随罗扇,玉鞭袅处,又逐香车。休憎轻薄,笑多情似我,春心不定,飞梦天涯。
拼音分享图
所属合集
注释
倩(qìng):借助。东君:日神,此指春神。
韶华:春光。宋周邦彦《蝶恋花》词:“韶华已入东君手。”宋葛立方《雨中花》:“拟倩游丝,留住东君。”
野马:指浮动的云气。语出《庄子·逍遥游》。
飔(sī):凉风。
绾(wǎn):缠绕。秋蛇:喻游丝。
蹴(cù):踏。
黄须:指花蕊。雄花蕊色黄,细长如须。
惆怅句:唐温庭筠《更漏子》:“香雾薄,透帘幕,惆怅谢家池阁”。谢娘:指所钟情的女子。
檐牙:屋檐上翘起像月牙的建筑装饰。
罥(juàn):挂。
垣(yuán):墙。
红袖句:五代韦庄《菩萨蛮》词:“骑马倚斜桥,满楼红袖招。”
香车:指女子坐的车。五代张泌:“晚逐香车入凤城。”
赏析
游丝是蜘蛛或其他昆虫吐出来的丝,它飘浮在空中,轻灵悠扬,细细的、柔柔的,粘粘的,拂去还来。虫与蜘蛛经常吐丝,但在我国的旧诗词中,它总是与春天联系着;又因为它的质性与谐音关系,常被比作情丝。这是首咏游丝的词,内容也不外乎春与情。游丝是飘动的,所以词在写法上是尽量使游丝活化、拟人化。上片词一开头,作者就想请游丝借助春神的力量,将春光挽住。然而游丝是自由自在的,它到处飞扬,穿过小路,在沙上晃来晃去。这时阴云遮住了日光,游丝离开晴沙,去追逐云气去了。春风又绿芳草,它又依偎到绿草上去。一忽儿,它又飘荡在空中,燕子见了,去踩它,它就向低空飘去;黄莺见了,去啄它,它却溜走了。后来还惹了一身的花粉。以上所写,总还离不开物,游丝四处乱钻,沾花惹草,都是依附在景物上。这其实不是单纯地写游丝,而是通过游丝的触觉——如果它有触觉的话——去写春天,赞美春光。接着笔触便转到人事上来,并使上下片联成一气。先是外围,游丝飞到朱门大户旁,隔着窗纱向里“窥望”。它看到了纱窗里的人,里面的人当然也看到了它,这春天的衍生物,而且快要接近春天尾的衍生物,于是窗里人不免引起迟暮之感,所以“惆怅”起来。窗里人卷起湘帘,向外凝视,游丝立即飞上檐牙。这一连串的“小动作”,作者写来,笔致轻灵悠忽之极。清人陈世焜评此词说:“风鬟雾鬓,若有若无,极尽此题之妙。”大概就是指此而言。接下去作者写游丝一忽儿挂到竹篱上,一忽儿撞上矮墙回廊,一忽儿飞进别的院落,一会儿粘在了佳人的罗扇上,一忽儿又粘上了美人的香车。总之 ,游丝不像上片那样在景物上晃来晃去,而是与人,特别是与美人沾惹上了。这是作者的本意所在。最后作者归结到自己,说别嫌恶游丝轻薄,因为这春光太美了,春天太短促了,人在这迷人的春色中尚且把持不定,心猿意马,春心荡漾,何况是游丝呢?实际上游丝本是无情物,词中写游丝的依恋,其实是写人在春色播弄下心的蠢蠢欲动。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东君:太阳神名,亦指春天。
- 韶华:美好的时光,常指春光。
- 野马:这里指浮游的云气。
- 飏(yáng):飞扬,飘扬。
- 绾(wǎn):系结。
- 蹴(cù):踢。
- 谢娘:泛指歌伎、美女。
- 罥(juàn):挂。
翻译
请春天之神用劲,系住那美好的时光,它穿过小径,在晴日沙地上飘荡。正有阴云笼罩着太阳,难以寻见那浮游的云气,轻轻飘起染着青草,细细系结好似秋蛇。燕子踢踏却还是飞得低,黄莺衔起又忽然溜走,招惹得那无数花朵如胡须般摇曳。纵然可以允许它悠扬地飘过朱门,最终却愁那映在窗纱上的人影。 惆怅那歌伎的池阁边,湘竹帘子刚卷起,凝聚着斜目盼望,接近着轻拂房檐。疏疏的篱笆挂着,矮矮的墙垣遮挡着,微风吹着别的院子,明月又在谁家呢。当挥动红袖召唤时,偏偏随着罗扇,在玉鞭袅袅之处,又追逐着香车。不要憎恶这轻薄之态,笑那多情像我,春心不定,梦飞向天涯。
赏析
这首词通过细腻的描绘,生动地展现了春天景色的微妙变化以及人物的情感。“倩东君著力,系住韶华”富有想象力,体现出对美好时光的挽留渴望。对游丝在不同场景的描写,如“燕蹴还低,莺衔忽溜”等,极具画面感,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灵动。同时,通过对谢娘池阁边景象以及人物动作和心理的刻画,如“湘帘乍捲,凝斜盼”等,传达出一种淡淡的惆怅和春心萌动的情绪。整首词情景交融,语言优美,细腻地表达了对春天景色和情感的微妙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