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秋鼓浪屿纳凉,分得「簪」字

·
孤屿苍凉沁客心,偏宜散发坐长林。 山川战后形容改,草木秋来情性深。 影乱鞦韆知坠叶,声飘络纬似鸣琴。 披襟已在芳洲上,尘俗何能解盍簪!
拼音分享图

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孤屿:孤立的小岛。
  • :渗透,这里指影响。
  • 散发:披散头发,形容闲适自在。
  • 络纬:一种昆虫,即纺织娘,其叫声似织布声。
  • 鸣琴:比喻络纬的叫声悦耳动听。
  • 披襟:敞开衣襟,形容心情舒畅。
  • 芳洲:芳草丛生的水中小岛。
  • 尘俗:世俗的纷扰。
  • 盍簪:hé zān,古代的一种头饰,这里指诗中分得的韵字。

翻译

孤立的小岛苍凉地影响着旅人的心情,恰好适合披散着头发坐在茂密树林中。 山川在战后改变了模样,草木在秋天里情感更加深沉。 影子凌乱的秋千知道树叶正在坠落,络纬的叫声飘荡,仿佛是悦耳的琴声。 敞开衣襟已经在芳草丛生的水中小岛上,世俗的纷扰怎能理解这头饰(盍簪)的意境!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新秋时节鼓浪屿的孤寂与苍凉,通过“孤屿”、“散发”、“长林”等意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俗的疏离感。诗中“山川战后形容改”一句,既反映了战乱带来的变迁,也隐喻了诗人内心的沧桑。后两句以秋千、络纬为媒介,巧妙地将自然之声与琴声相比,增添了诗意的美感。结尾的“尘俗何能解盍簪”则深刻表达了诗人超脱尘世、追求心灵自由的情怀。

张煌言

张煌言

张煌言,字玄著,号苍水,鄞县(今浙江宁波)人,汉族,南明儒将、诗人,著名抗清英雄,为人刚正不阿,能文能武,立志报国济民。崇祯时举人,官至南明兵部尚书。南明弘光元年(1645年),南京失守,与钱肃乐等起兵抗清。后奉鲁王,联络十三家农民军,并与郑成功配合,亲率部队连下安徽二十余城,坚持抗清斗争近二十年。 清康熙三年(1664年),随着永历帝、监国鲁王、郑成功等人相继死去,张煌言见大势已去,于南田的悬嶴岛解散义军,隐居不出。是年被俘,后遭杀害,就义前,赋《绝命诗》一首。清国史馆为其立传,《明史》有传。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追谥忠烈,入祀忠义祠,收入《钦定胜朝殉节诸臣录》。 其诗文多是在战斗生涯里写成,质朴悲壮,充分表现出作家忧国忧民的爱国热情。《滃州行》、《闽南行》、《岛居八首》、《冬怀八首》等诗抒情言志,表现艰苦卓绝的战斗生活。尤其是《甲辰八月辞故里》二首及《放歌》、《绝命诗》,写于就义之前,饱含血泪,是传世之作。亦能文,较著名的有《北征录》、《上延平王书》、《奇零草序》等。今有《张苍水集》行世,与岳飞、于谦并称“西湖三杰”。 ► 50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