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调 · 水仙子 · 居庸关中秋对月

·
一天蟾影映婆娑,万古谁将此镜磨?年年到今宵不缺些儿个,广寒宫好快活,碧天遥难问姮娥。我独对清光坐,闲将白雪歌,月儿你团圆我却如何!
拼音分享图

所属合集

注释

蟾影:月影。相传月中有蟾蜍,故以“蟾”为“月”的代称。婆娑:形容月中桂树影子舞动的样子。 此镜:指月。 广寒宫:传说唐明皇游月中,见一大宫殿,榜曰“广寒清虚之府”。见《龙城录·明皇梦游广寒宫》。后人因称月宫为“广寒宫”。 “碧天遥”句:姮娥,即嫦娥,相传是月宫的仙女。 清光:清冷而明亮的月光。 白雪歌:古代楚国比较高雅的乐曲。宋玉《对楚王问》:“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

《双调·水仙子·居庸关中秋对月》是元代文人宋方壶创作的一首曲子。此曲首句“一天蟾影映婆娑”,描绘出一个天无纤尘,月光皎洁的中秋之夜的独特境界,引人入胜。“万古谁将此镜磨”逞才发挥,就月联想,由眼前思及“万古”,把时间扩展到了无限遥远,诱人寻思。后面“我独对清光坐”,突出了一个孤独者的自我形象,与在广寒宫过快活生活的仙女们形成鲜明的对比,抒发了作者漂泊江湖,孤独寂寞的不满情绪。这首曲子点到即止,有意不说明,给读者提供了一定的想象空间。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一天蟾影:一轮明亮如蟾蜍的月亮。,chán,古人常用来比喻月亮。
  • 婆娑:形容月光摇曳,姿态优美。
  • 广寒宫:传说中月宫,嫦娥居住的地方。
  • 姮娥:即嫦娥,神话中的月亮女神。
  • 白雪歌:指《阳春白雪》一类高雅的歌曲,此处借以表达清高之志。

翻译

满天的月光摇曳生姿,仿佛是经过千万年的打磨才如此明亮。每年中秋,月亮都圆满无缺,月宫里的嫦娥想必过得逍遥自在。虽然遥远的天际无法与她直接交谈,但我独自面对这清冷的月光,悠闲地唱着高雅的歌。月亮啊,你享受着团圆,我却只能独自品尝这寂寞!

赏析

这首元曲通过居庸关中秋赏月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月宫生活的遐想和自身的孤独感。"一天蟾影映婆娑"描绘出月色的迷人,"广寒宫好快活"则流露出对神秘月宫的向往和对嫦娥生活的想象。"月儿你团圆我却如何"一句,通过对比,表达了诗人的孤寂和对家庭团聚的渴望,展现出中秋佳节时人们常有的思乡之情。整首诗语言质朴,意境深远,富有诗意。

宋方壶

元末明初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县)人,生卒年不详,名子正。至正(公元1341年-公元1368年)初年,曾客居钱塘(今浙江杭州市),来往湖山之间。后来,由于“海内兵变,西北州郡毒于侵暴屠烧,而编民于死者十九”。便移居华亭,筑室于莺湖之西,“闢室若干楹,方疏四启,昼夜长明,如洞天状。有石焉崭然而献秀,有木焉郁然而交阴。盖不待驭冷风度弱水而坐致‘方壶’之胜,因揭二字以名之”。尤其是“甲第连云,膏腴接壤,所欲既足而无求于外,日坐‘方壶’中,或觞或弈”。又,传说有座仙山名‘方壶’,而宋子正“不择地而有其乐,则非‘方壶’而‘方壶’也”。可见他多年正是过着一种隐居生活(参见《清江贝先生集》中《方壶记》)。工散曲,其曲作之中,倾吐了对元代社会的不满,对官场的鄙弃,对奸党的恨恶,对下层妓女的同情,以及对大明王朝的拥护。明·朱权《太和正音谱》将其列于“词林英杰”一百五十人之中。现存套数五套、小令十三首。 ► 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