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为自古要地抚遗迹吊往事有怀七人焉因各赋诗一首诸葛武侯

堂堂诸葛公,道本伊吕匹。 方其未遇时,龙卧泯渊嘿。 一朝感时奋,变化乃莫测。 恢复信本志,为汉誓讨贼。 大义凛照揭,乾坤为开辟。 指挥动风云,忠诚贯金石。 士生三代后,闻见渐卑溺。 公也真天人,正气泰华敌。 升平礼乐具,抢攘兵革日。 抱负郁未施,永为后人惜。 公神在天壤,万古终不没。 再歌出师表,敛衽三叹息。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襄阳:古地名,今湖北省襄阳市。
抚遗迹:怀念历史遗迹。
焉:指代地点或人。
诸葛武侯:指诸葛亮,字孔明,号武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
伊吕:指伊尹和吕尚,两位古代贤臣。
龙卧泯渊:比喻隐藏才华。
恢复信本志:恢复了自己最初的志向。
誓讨贼:发誓要讨伐敌人。
凛照揭:凛然照耀,揭示。
乾坤为开辟:指掌握天地的开辟权。
贯金石:比喻忠诚坚定如金石。
渐卑溺:逐渐堕落。
泰华敌:指正气兴盛,威震敌国。
礼乐具:指治理国家的礼乐制度。
抢攘兵革:频繁的兵戎之事。
郁未施:抱负未能实现。
终不没:永远不会消失。
出师表:诸葛亮写给刘备的一封表,表达自己出征北伐的决心。
敛衽三叹息:合掌三次叹息。

翻译

自古以来,襄阳是重要的地方,我怀念着历史遗迹,思念着往事。在那里,七位英雄因各自的感慨各自赋诗一首,其中有诸葛武侯。

堂堂的诸葛公,道德高尚如伊尹和吕尚。在他还未得到重用之时,就像一条沉睡的龙隐藏在深渊中一样。但当他一旦感悟到时机,他的变化就变得难以预测。他恢复了最初的志向,发誓要为汉朝讨伐贼寇。他的伟大义气照亮了天地,开创了新局面。他指挥风云,忠诚如金石般坚定。然而,随着时光的流逝,士人们的风气逐渐败坏。但诸葛亮却是真正的天人,他的正气胜过了一切敌人。他推行平安、礼乐,但战乱却日益频繁。他怀抱的抱负却未能实现,永远被后人怀念。他的精神在天地间流传,永不消逝。再次吟唱他的出师表,合掌三次叹息。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诸葛亮的伟大形象和他一生的奋斗历程。诸葛亮被描绘为一位道德高尚、忠诚坚定的英雄人物,他的形象在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诗人通过对诸葛亮的赞颂,表达了对这位伟大人物的敬仰和怀念之情,展现了他在历史上的不朽地位。

孙承恩

明松江华亭人,字贞父(甫),号毅斋。孙衍子。正德六年进士。授编修,历官礼部尚书,兼掌詹事府。嘉靖三十二年斋宫设醮,以不肯遵旨穿道士服,罢职归。文章深厚尔雅。工书善画,尤擅人物。有《历代圣贤像赞》、《让溪堂草稿》、《鉴古韵语》。 ► 162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