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茅观观潮

· 徐渭
黄幡绣字金铃重,仙人夜语骑青凤。 宝树攒攒摇绿枝,海门数点潮头动。 海神罢舞回腰窄,天地有身存不得。 谁将练带括秋空,谁将古慨量春雪。 黑鳌戴地几万年,昼夜一身神血乾。 升沉不守瞬息事,人间白浪今如此。 白日高高惨不光,冷虹随日萦城隍。 城中那得知城外,却疑寒色来何方。 鹿园草长文殊死,狮子随人吼祇树。 吴山石头坐秋风,带着高冠拂云雾。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三茅观:古代道教名胜之一,位于今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 黄幡:黄色的幡旗。 金铃:用金子制成的铃。 青凤:传说中的一种神鸟。 宝树:传说中的一种神树。 海神:海洋之神。 黑鳌:传说中的一种神兽。 瞬息:转眼之间。 白浪:波浪。 冷虹:寒冷的虹。 城隍:古代城市中的守护神。 文殊:佛教护法神之一。 祇树:佛教中供奉的一种树木。

翻译

三茅观看潮 明代 徐渭 黄色幡旗上绣着金色字,仙人夜间骑着青凤说话。 宝树密密地摇动绿色枝叶,海门处几处潮水起伏。 海神停止了舞蹈,身形狭窄,天地间有生灵却无法存留。 谁会将练带拿来束缚秋天的空气,谁会用古老的豪情衡量春雪。 传说中的黑鳌已经在这片土地上存在了几万年,昼夜不停地流淌着神圣的血液。 升起和沉落都不会停留,转瞬即逝,人间的波浪如今却如此汹涌。 白天高高的却显得暗淡无光,寒冷的虹随着太阳萦绕着城隍。 城中的人们怎么会知道城外的情况,却感觉到寒意从何处而来。 鹿园里的草已经长得很高,文殊已经死去,狮子在祇树下吼叫。 吴山上的石头坐在秋风中,戴着高冠拂去云雾。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三茅观观潮的景象,通过描写神话中的仙人、青凤、宝树、海神等元素,展现了神秘而壮丽的场景。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表达了对自然界的敬畏和对人生命运的思考。作者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对人生无常和命运变迁的感慨,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整首诗意境优美,富有想象力,给人以深远的思考。

徐渭

徐渭

明浙江山阴人,字文清,改字文长,号天池,晚号青藤。诸生。有盛名,天才超逸,诗文书画皆工。常自言吾书第一,诗次之,文次之,画又次之。其画工花草竹石,笔墨奔放淋漓,富于创造。知兵好奇计,客胡宗宪幕,擒徐海,诱王直,皆预其谋。宗宪下狱,渭惧祸发狂自戕不死。又以击杀继妻,下狱论死,被囚七年,得张元忭救免。此后南游金陵,北走上谷,纵观边塞阨塞,辄慷慨悲歌。晚年贫甚,有书数千卷,斥卖殆尽。自称南腔北调人,以终其生。有《南词叙录》、杂剧《四声猿》及文集。 ► 159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