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日霁与张长治伯仲集城隅次长治韵

· 徐渭
飘砧飞柝戍营秋,坐里閒听说潞州。 孤镜满城池水洗,明河千尺傍人流。 笑论昨夕能漂瓦,醉唤红裙缓下楼。 自古阴晴谁料得,莫辞连夜典鹴裘。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砧(zhēn):古代用来锤打衣物的工具,发出清脆声音的木制器具。柝(tuò):古代用来敲击砧的木槌。潞州(Lù Zhōu):古代地名,今山西省晋城市。鹴���shuāng):古代一种用来保暖的兽皮衣。

翻译

飘动的砧和柝声在军营中飘荡,坐在家中闲聊听说潞州的事情。孤独的镜子里倒映着城池和河水,明净的河水旁边有千尺高的人流。大家笑谈昨夜风雨能漂动瓦片,喝醉后唤起穿着红裙的女子缓缓下楼。自古以来,阴晴变化谁能预料得到,不要拒绝连夜穿着兽皮衣的担任官职。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与张长治在城隅相聚的情景,通过描写城市的景色和人物的交谈,展现了一种淡泊宁静的生活态度。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对比手法,表现了人生的变幻无常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整体氛围清新淡雅,意境优美。

徐渭

徐渭

明浙江山阴人,字文清,改字文长,号天池,晚号青藤。诸生。有盛名,天才超逸,诗文书画皆工。常自言吾书第一,诗次之,文次之,画又次之。其画工花草竹石,笔墨奔放淋漓,富于创造。知兵好奇计,客胡宗宪幕,擒徐海,诱王直,皆预其谋。宗宪下狱,渭惧祸发狂自戕不死。又以击杀继妻,下狱论死,被囚七年,得张元忭救免。此后南游金陵,北走上谷,纵观边塞阨塞,辄慷慨悲歌。晚年贫甚,有书数千卷,斥卖殆尽。自称南腔北调人,以终其生。有《南词叙录》、杂剧《四声猿》及文集。 ► 159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