廿八日雪

· 徐渭
生平见雪颠不歇,今来见雪愁欲绝。 昨朝被失一池绵,连夜足拳三尺铁。 杨柳未叶花巳飞,造化弄水成冰丝。 此物何人不快意,其奈无貂作客儿。 太学一生索我句,飞书置酒鸡鸣处。 天寒地滑鞭者愁,宁知得去不得去。 不如著屐向西头,过桥转柱一高楼。 华亭有人住其上,我却十日九见投。 昨见帙中大可诧,古人绝交宁不罢。 谢榛既与为友朋,何事诗中显相骂。 乃知朱毂华裾子,鱼肉布衣无顾忌。 即令此辈忤谢榛,谢榛敢骂此辈未。 回思世事发指冠,令我不酒亦不寒。 须臾念歇无些事,日出冰消雪亦残。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廿八日:指每月的28号。
绵(mián):形容雪很细很密。
拳:古代长度单位,指约合30.3厘米。
造化:指自然界的变化。
貂(diāo):古代贵族常用的皮草,泛指华丽的衣服。
太学:古代学校。
飞书:指传书飞鸽传书的方式。
鞭者:指骑马的人。
著屐:穿上木屐。
华亭:地名,指一处高楼。
帙(zhì):古代书箱。
谢榛:古代文学家。
朱毂:指高官显贵。
华裾子:指华丽的衣裳。

翻译

二十八号下雪了,我以前见到雪总是兴高采烈,但这次见到雪却感到忧心忡忡。昨天一池绵密的雪被风吹散了,整夜间下了三尺厚的雪。杨柳还没长叶,花儿已经飘落,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将水凝结成了冰丝。这样美妙的景象,谁不会感到愉悦呢,可惜却没有华丽的衣服来欣赏。
我一生都在求索诗句,常常写信邀请朋友在鸡鸣时来喝酒。天气寒冷地面又滑,骑马的人们都感到忧虑,谁知道能否安全到达目的地呢。还不如穿上木屐,向西走去,在桥上转个弯,登上一座高楼。那里有人居住,我却十天里有九次去拜访。
昨天看到书箱里的内容让我大为惊讶,古人绝交的事情怎么能轻易罢手呢。谢榛既然成了我的朋友,为何还要在诗中显露出相互指责呢。我才明白,高官显贵穿着华丽,而平民百姓却只能穿布衣,没有什么顾忌。即使这些人得罪了谢榛,谢榛也不敢指责他们。回想世事,摘下头上的冠冕,让我不再饮酒也不再感到寒冷。稍作思索,发现其实并没有什么大事,太阳升起后,冰雪也会融化,雪也会消失。

赏析

这首诗以描写雪景为主线,通过对雪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感慨和思考。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对比,展现了大自然的神奇变化与人生的沉思。诗人通过对雪的描写,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对人生的思考,以及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思索。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值得细细品味。

徐渭

徐渭

明浙江山阴人,字文清,改字文长,号天池,晚号青藤。诸生。有盛名,天才超逸,诗文书画皆工。常自言吾书第一,诗次之,文次之,画又次之。其画工花草竹石,笔墨奔放淋漓,富于创造。知兵好奇计,客胡宗宪幕,擒徐海,诱王直,皆预其谋。宗宪下狱,渭惧祸发狂自戕不死。又以击杀继妻,下狱论死,被囚七年,得张元忭救免。此后南游金陵,北走上谷,纵观边塞阨塞,辄慷慨悲歌。晚年贫甚,有书数千卷,斥卖殆尽。自称南腔北调人,以终其生。有《南词叙录》、杂剧《四声猿》及文集。 ► 159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