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礼部借韵一首

寓榻南宫忆旧曾,仰瞻华月步虚庭。 祇将校阅供王事,愧以疏庸厕列卿。 银箭声传春漏促,铜炉风细篆烟清。 劳劳无补空头白,七载重过感慨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寓榻:寄宿的床榻。
  • 南宫:古代指礼部,负责科举考试等事务。
  • 华月:明亮的月光。
  • 步虚庭:在空旷的庭院中漫步。
  • :只。
  • 校阅:校对和审阅,这里指参与科举考试的阅卷工作。
  • 疏庸:平庸无能。
  • 厕列卿:置身于高官之列。
  • 银箭:古代计时器中的指针,比喻时间。
  • 春漏:春天的更漏声,指时间的流逝。
  • 铜炉:铜制的香炉。
  • 篆烟:香炉中升起的细长烟缕。
  • 劳劳:忙碌而无所作为。
  • 无补:无益。
  • 空头白:空有白发,指年老而无成就。
  • 七载重过:七年后再次经过。

翻译

寄宿在礼部的床榻上,回忆起往昔也曾在此停留,仰望着明亮的月光,在空旷的庭院中漫步。只是为了校对和审阅试卷,尽心于王事,却因自己的平庸无能而愧于置身于高官之列。银箭般的计时器传来春天的更漏声,催促着时间的流逝,铜炉中细风轻拂,升起清新的烟缕。忙碌而无所得,空有白发,七年后再次经过这里,感慨万分。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作者在礼部借宿时的深沉感慨。诗中,“寓榻南宫忆旧曾”一句,既展现了作者对往昔的回忆,也暗示了他对现状的反思。通过“华月步虚庭”和“银箭声传春漏促”等意象,诗人巧妙地描绘了夜晚的宁静与时间的流逝,表达了对光阴易逝的无奈。末句“七载重过感慨生”更是直抒胸臆,抒发了作者对时光流转、功业未成的深深感慨。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个人命运和时代变迁的深刻思考。

孙承恩

明松江华亭人,字贞父(甫),号毅斋。孙衍子。正德六年进士。授编修,历官礼部尚书,兼掌詹事府。嘉靖三十二年斋宫设醮,以不肯遵旨穿道士服,罢职归。文章深厚尔雅。工书善画,尤擅人物。有《历代圣贤像赞》、《让溪堂草稿》、《鉴古韵语》。 ► 162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