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鸣铎:(míng duó)古代官员出行时所持的一种乐器,用于引导前行。
苍生:(cāng shēng)指百姓、民众。
道行:(dào xíng)指修养、修行。
世子:(shì zǐ)指皇帝的儿子。
国师:(guó shī)指国家的师傅,有时也指佛教、道教的高僧。
冥契:(míng qì)指深奥的契约或默契。
斗坐:(dǒu zuò)指独坐。
翻译
独自持着鸣铎,打开群众的迷茫,南方和北方的学者都来到我的门前。我长期以来一直受到人民的尊敬,我的修行和教诲被世子和国师所尊重。在治理世事时,我常感到烦恼如同疾病,深奥的真理难以言表。分别之后,我知道公事仍在心中,每每独坐时都在思考。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古代学者的孤独与深沉。他身负重任,受人景仰,但内心却常感烦恼,对于深奥的道理也难以言传。诗人通过描写学者独自持铎的场景,表达了对于人生、修行和责任的思考。整首诗意境深远,表达了对于人生境遇的思考和感悟。

唐顺之
明常州府武进人,字应德,一字义修,称荆川先生。嘉靖八年会试第一。曾协助总督胡宗宪讨倭寇,谓御敌上策,当截之海外,纵使登陆,则内地受祸。曾亲率舟师,邀敌于长江口之崇明。三沙告急,督户镗、刘显赴援,亲跃马布阵,持刀直前。以功升右佥都御史、凤阳巡抚。学问广博,通晓天文、数学、兵法、乐律等,兼擅武艺,提倡唐宋散文,与王慎中、茅坤、归有光等被称为“唐宋派”。有《荆川先生文集》。
► 593篇诗文
唐顺之的其他作品
- 《 同皇甫子循游横山二首 其二 》 —— [ 明 ] 唐顺之
- 《 题夏中书画竹 》 —— [ 明 ] 唐顺之
- 《 赠张通政 》 —— [ 明 ] 唐顺之
- 《 石湖王傅辱观拙集见赠长句二十三韵奉答一首 》 —— [ 明 ] 唐顺之
- 《 铜雀台二首其二 》 —— [ 明 ] 唐顺之
- 《 海上凯歌九首赠汤将军 其四 》 —— [ 明 ] 唐顺之
- 《 贺金翁夫妇双寿诗翁举人子韶庠生子声之父也 》 —— [ 明 ] 唐顺之
- 《 塞下曲赠翁东厓侍郎总制十八首 其十三 》 —— [ 明 ] 唐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