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蒋震夫竹窗诗卷
世人爱竹有何好,笺诗绿竹本二草。建溪捣纸女儿肤,拂拭光生照晴昊。
孰似蒋家三径中,稚子崭然脱锦褓。自从尺寸长凌云,修干翛翛青未了。
秋华结实饱凤雏,等閒肯著安巢鸟。先生世隐天都峰,种竹窗前摇翠葆。
凉风起处繁声生,夕阳落后清阴窈。逍遥手把太玄经,赋性平生厌机巧。
苔封空山白石床,只许群仙来问道。十年奔走京国尘,万事莫如归计早。
挂冠奚必神武门,丹池无滓香且甘,酿酒百壶从醉倒。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笺诗:指写在纸上的诗。
- 绿竹:绿色的竹子。
- 建溪:地名,此处指建溪产的纸。
- 捣纸:制作纸张的过程。
- 女儿肤:形容纸张细腻如少女的皮肤。
- 拂拭:轻轻擦拭。
- 光生:闪耀光芒。
- 晴昊:晴朗的天空。
- 孰似:哪里比得上。
- 三径:指隐士的居所。
- 稚子:幼小的孩子。
- 崭然:鲜明、突出的样子。
- 锦褓:华丽的襁褓。
- 凌云:高耸入云。
- 修干:修长的枝干。
- 翛翛:形容竹叶摇曳的声音。
- 青未了:青翠未尽。
- 秋华:秋天的花。
- 结实:结果实。
- 凤雏:小凤凰。
- 等閒:平常。
- 安巢鸟:安居的鸟。
- 世隐:隐居于世。
- 天都峰:山峰名。
- 翠葆:翠绿的华盖,形容竹叶茂盛。
- 繁声:繁杂的声音。
- 清阴窈:清凉而幽深。
- 太玄经:道家经典。
- 厌机巧:厌恶机巧之事。
- 苔封:被苔藓覆盖。
- 空山:空旷的山。
- 白石床:白色的石头床。
- 群仙:众仙。
- 问道:寻求道义。
- 京国尘:京城的尘土。
- 挂冠:辞官。
- 奚必:何必。
- 神武门:宫门名。
- 丹池:红色的池塘。
- 无滓:没有杂质。
- 酿酒:制作酒。
- 百壶:许多壶。
- 从醉倒:任由自己醉倒。
翻译
世人喜爱竹子有什么特别之处呢?他们将诗写在绿色的竹子上,这些竹子就像是建溪产的纸张,细腻如少女的皮肤,轻轻擦拭便闪耀着光芒,照亮晴朗的天空。哪里比得上蒋家隐居之地中的竹子,那些幼小的竹子鲜明地脱离了华丽的襁褓,从一寸寸长成高耸入云的修长枝干,竹叶摇曳,青翠未尽。秋天的花朵结出果实,喂养着小凤凰,平常也会吸引安居的鸟儿。先生隐居在天都峰,种竹在窗前,竹叶茂盛如翠绿的华盖。凉风吹起时,竹林中繁杂的声音响起,夕阳落下后,竹林清凉而幽深。他逍遥自在地手持太玄经,生性厌恶机巧之事。苔藓覆盖的空山中,白色的石头床上,只允许众仙来寻求道义。十年在京城奔波,万事不如早日归隐。辞官不必非得在神武门,红色的池塘清澈无杂质,酿造的酒百壶,任由自己醉倒。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竹子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机巧的厌倦。诗中,“竹”不仅是自然景物,更是诗人情感和理想的寄托。诗人通过对竹子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自然与心灵自由的生活态度。同时,诗中也透露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归隐生活的渴望,体现了元代文人普遍的隐逸情怀。
唐桂芳
元明间歙县人,一名仲,字仲实,号白云,又号三峰。唐元子。少从洪焱祖学。元至正中,授崇安县教谕,南雄路学正。以忧归。朱元璋定徽州,召出仕,辞不就。寻摄紫阳书院山长。卒年七十有三。有《白云集》等。
► 302篇诗文
唐桂芳的其他作品
- 《 伏读高昌佥宪公唐律十二首爱其清新雄杰殆本天成非吟哦造次可得韩退之慕樊宗师文苏子瞻拟黄鲁直体惟其有之是以似之区区虽欲效颦第恐唐突西施耳和游张公洞 》 —— [ 元 ] 唐桂芳
- 《 病中次韵有怀伯文 》 —— [ 元 ] 唐桂芳
- 《 八次韵奉简郑士行 》 —— [ 元 ] 唐桂芳
- 《 和汪生彦通韵 》 —— [ 元 ] 唐桂芳
- 《 和王运同思归韵 》 —— [ 元 ] 唐桂芳
- 《 寄王达善山长 》 —— [ 元 ] 唐桂芳
- 《 四用韵奉谢鲍尚褧新诗之辱 》 —— [ 元 ] 唐桂芳
- 《 伏读高昌佥宪公唐律十二首爱其清新雄杰殆本天成非吟哦造次可得韩退之慕樊宗师文苏子瞻拟黄鲁直体惟其有之是以似之区区虽欲效颦第恐唐突西施耳和游张公洞 》 —— [ 元 ] 唐桂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