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月婆罗门引清明后醉书于史氏之别墅二首

繁华梦断,吹花风起却添衣。满庭红雨霏霏。独倚绳床微叹,此意竟谁知。怅西园转眼,翠幕成围。 事无我违。觉四十九年非。便好忙开蒋径,细和陶诗。风流巳置,抚遗编、三叹赏音稀。人不见、弦断朱丝。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绳床:古代一种可以折叠的轻便坐具。
  • :失意,不痛快。
  • 翠幕:绿色的帷幕,这里比喻春天的景色。
  • 蒋径:指蒋诩的径路,蒋诩是东汉时期的隐士,以清廉著称,他家门前有三条小路,后人常用“蒋径”比喻隐居的生活。
  • 陶诗:指陶渊明的诗,陶渊明是东晋时期的著名诗人,以田园诗著称。
  • 遗编:指前人的著作。
  • 弦断朱丝:比喻音乐或诗歌的中断,失去了美妙的旋律或诗意。

翻译

繁华的梦境已经消逝,风吹起花瓣,却让我增添了衣物。庭院中落花如红雨般纷纷扬扬。我独自依靠着绳床,微微叹息,这份心意究竟有谁能够理解。惆怅地望着西园,转眼间,春天的景色已经如翠幕般围绕。 事情并没有违背我的意愿。意识到自己四十九年来的种种不是。便急忙去开辟一条像蒋诩那样的小径,细细品味陶渊明的诗作。风流的事迹已经置之不理,抚摸着前人的著作,三次叹息,欣赏的声音稀少。人已不见,音乐的弦断了,红色的丝线也断了。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诗人对过往繁华的怀念与对现实生活的感慨。诗中,“繁华梦断”一句,即是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也是对现实的一种无奈接受。随后的“吹花风起却添衣”则巧妙地通过自然景象的变化,暗示了时光的流逝和人生的变迁。诗人在“独倚绳床微叹”中流露出深深的孤独和无人理解的苦闷。后文通过对“蒋径”和“陶诗”的向往,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渴望和对高洁情操的追求。结尾的“弦断朱丝”则象征着美好事物的消逝,以及诗人内心的失落和哀伤。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感悟。

段成己

金稷山人,字诚之,号菊轩。段克己弟。哀宗正大间进士,授宜阳主簿。入元不仕。 ► 26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