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草草南归伯生秘监方晨赴经筵驰诗见别舟中次韵俟便答寄兼简伯庸赞善
讲经《白虎论》,载笔承明入。此事岂在予,鹓鸾正高集。
乞身去江湖,幸矣归期及。于何君子心,缱缱念朋习。
新诗比绣段,重赠当珍袭。因怜菅蒯材,分寸强纫缉。
赖承廷凤辉,庶遂谷驹絷。皇猷待润色,在治时所急。
服惟絺会明,基藉台莱立。斯文仗公等,别袂不须执。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贯草草南归:匆匆南归。
- 伯生秘监:人名,可能是指某位官员。
- 方晨赴经筵:早晨前往讲学的场所。
- 驰诗见别:急忙写诗告别。
- 舟中次韵:在船中按照原诗的韵脚作诗。
- 俟便答寄:等待方便时回复并寄出。
- 兼简伯庸赞善:同时简短地写给伯庸赞善。
- 讲经《白虎论》:讲解《白虎通义》。
- 载笔承明入:带着笔进入明亮的宫殿。
- 此事岂在予:这些事情难道只属于我吗?
- 鹓鸾正高集:比喻贤才聚集。
- 乞身去江湖:请求离开官场,回归江湖。
- 幸矣归期及:幸运的是归期已到。
- 于何君子心:对于君子的心思。
- 缱缱念朋习:深深地思念朋友。
- 新诗比绣段:新写的诗如同精美的绣品。
- 重赠当珍袭:再次赠送,应当珍藏。
- 因怜菅蒯材:因为怜惜那些普通的材料。
- 分寸强纫缉:勉强缝合,比喻尽力而为。
- 赖承廷凤辉:依赖朝廷的荣耀。
- 庶遂谷驹絷:希望能让马驹留在谷中,比喻希望留住人才。
- 皇猷待润色:皇帝的计划需要润色。
- 在治时所急:在治理国家时是急需的。
- 服惟絺会明:衣服只有细葛布才能明亮,比喻只有贤才才能使国家光明。
- 基藉台莱立:基础依靠台莱(古代贤人)来建立。
- 斯文仗公等:文化依靠你们这些贤人。
- 别袂不须执:分别时不必握手,比喻不必过于伤感。
翻译
匆匆南归之际,伯生秘监早晨前往讲学的场所,急忙写诗告别。我在船中按照原诗的韵脚作诗,等待方便时回复并寄出,同时简短地写给伯庸赞善。讲解《白虎通义》,带着笔进入明亮的宫殿。这些事情难道只属于我吗?贤才们正聚集一堂。请求离开官场,回归江湖,幸运的是归期已到。对于君子的心思,我深深地思念朋友。新写的诗如同精美的绣品,再次赠送,应当珍藏。因为怜惜那些普通的材料,我勉强缝合,比喻尽力而为。依赖朝廷的荣耀,希望能让马驹留在谷中,比喻希望留住人才。皇帝的计划需要润色,在治理国家时是急需的。衣服只有细葛布才能明亮,比喻只有贤才才能使国家光明。基础依靠台莱(古代贤人)来建立。文化依靠你们这些贤人,分别时不必握手,比喻不必过于伤感。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告别和对文化传承的重视。诗中,诗人通过“讲经《白虎论》”和“载笔承明入”等句,展现了自己对学术的尊重和对知识的追求。同时,通过“乞身去江湖”和“幸矣归期及”等句,表达了自己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归期的期待。诗的最后,诗人强调了文化和贤才对于国家的重要性,体现了诗人对国家未来的深切关怀。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高尚的情操和远大的抱负。

柳贯
元婺州浦江人,字道传,号乌蜀山人。受性理之学于金履祥,自幼至老,好学不倦。于兵刑、律历、数术、方技、异教外书,无所不通。大德年间,以察举为江山儒学教谕。仕至翰林待制,与黄、虞集、揭傒斯齐名,称儒林四杰。既卒,门人私谥文肃。有《柳待制文集》。
► 188篇诗文
柳贯的其他作品
- 《 三月十日观南安赵使君所藏书画古器物 》 —— [ 元 ] 柳贯
- 《 次韵伯庸待制上京寓直书事四首因以为寄 其二 》 —— [ 元 ] 柳贯
- 《 寒食日出访客始见杏花归而有赋 》 —— [ 元 ] 柳贯
- 《 文子方寓直翰林数日即以使往云南典选诗用识别 》 —— [ 元 ] 柳贯
- 《 次韵伯庸无题四首 》 —— [ 元 ] 柳贯
- 《 北山招隐词题李卿月小隐图 其四 》 —— [ 元 ] 柳贯
- 《 梁溪谣赠盛高霞道士 》 —— [ 元 ] 柳贯
- 《 初夏斋中杂题三首 》 —— [ 元 ] 柳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