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李山人之燕

与君把臂临黄河,缺壶声里度悲歌。 玉缸酒半离筵起,千里东风射马耳。 孰能忍饥学夷齐,看人鼻孔吹虹蜺。 莫道书生成事少,男儿盖棺事乃了。 雄心虽壮未能伸,客舍萧条逢暮春。 卢沟河上千株柳,满地杨花愁杀人。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缺壶:古代行军时,用壶盛水,壶破则水漏,比喻行军艰难。
  • 玉缸:指酒器。
  • 射马耳:比喻言辞未被听进去,如同箭矢射中马耳而不入。
  • 夷齐:指古代的贤人伯夷和叔齐,他们因不愿吃周粟而饿死在首阳山。
  • 虹蜺:即彩虹,古人认为虹蜺是灾祸的预兆。
  • 书生:指读书人。
  • 盖棺:指人死后棺材被盖上,比喻事情的最终结果。
  • 卢沟河:即今北京西南的永定河。

翻译

与你携手面对黄河,在破壶声中唱着悲歌。 酒杯半空,离别的宴席已散,千里东风吹过,我的话却像箭矢射中马耳,未被听进去。 谁能忍受饥饿,效仿伯夷叔齐,看着别人的鼻孔吹出彩虹般的气息。 不要说读书人成事少,男子汉只有死后才能盖棺定论。 雄心壮志虽在,却未能施展,客栈里萧条冷清,又逢暮春时节。 卢沟河畔千株柳树,满地飘扬的杨花,让人心生愁绪。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送别友人时的深情与无奈。诗中,“缺壶声里度悲歌”形象地表达了旅途的艰辛与离别的哀愁。后文通过“射马耳”、“学夷齐”等典故,抒发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结尾处的“卢沟河上千株柳,满地杨花愁杀人”则以景结情,借杨花飘零之景,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离去的无尽愁思。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理想的坚守。

段克己

克己,字复之,河东人,世居绛之稷山。幼时与弟成己并以才名,礼部尚书赵秉文识之,目之曰「二妙」,大书「双飞」二字名其里。金末以进士贡。北渡后,与成己避地龙门山中,馀廿年而卒,人称为遁庵先生。泰定间,孙吏部侍郎辅合克己、成己遗文为《二妙集》,刻之家塾。临川吴澄为之序曰:河东二段先生,心广而识超,气盛而才雄。其诗如:「冤血流未尽,白骨如山丘。」「四海疲攻战,何当洗甲兵。」盖陶之达,杜之忧,兼而有之者也。 ► 18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