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寒食:中国传统节日,在清明节前一天,古代有寒食禁火、祭扫坟墓的习俗。
- 拜扫:祭拜并清扫坟墓,以示对先人的怀念和尊敬。
- 盘桓:徘徊,逗留。
- 南城:指城南,具体地点不详,可能是诗人居住的地方。
- 亲友家:亲戚和朋友的家庭。
- 俚歌:民间歌谣,这里指诗人创作的诗歌。
- 先垄:祖先的坟墓。
- 径路迷:担心找不到回去的路。
- 举鞭:挥动马鞭,这里指骑马的动作。
- 频指示:频繁地指点,告诉同行的人方向或事物。
- 石碑东畔:石碑的东边。
- 绿杨西:绿杨树的西边。
翻译
清晨带着儿侄去祭拜祖先的坟墓, 心中常担心再次来时会迷失方向。 骑在马上,我频频举起马鞭指点, 告诉他们,石碑的东边,绿杨树的西边。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寒食节期间诗人带着儿侄去祭拜祖先坟墓的情景。诗中,“晓携儿侄拜先垄”一句,既表达了诗人对祖先的敬仰之情,也体现了他对家族传统的重视。后两句“马上举鞭频指示,石碑东畔绿杨西”,则通过具体的动作和地标,展现了诗人在祭拜过程中的细心和谨慎,同时也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忧虑,担心未来再次来此时会迷失方向。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家族和传统的深厚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