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赵大本赴西台御史分得尘字

· 宋褧
释褐由来第几春,綵衣重袭绣衣新。 地连羌僰民皆幸,天助风霜笔有神。 骢马岂期多避路,都亭无用苦埋轮。 致君勋业争先睹,应叹遗贤满后尘。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释褐(shì hè):古代指脱去平民的粗布衣服,换上官服,即做官的意思。
  • 綵衣(cǎi yī):华丽的衣服,这里指官服。
  • 羌僰(qiāng bó):古代西南地区的两个少数民族。
  • 风霜笔有神:形容文笔犀利,有如风霜之威。
  • 骢马(cōng mǎ):青白色的马,古代常用来指代御史。
  • 都亭(dū tíng):古代设在都城中的亭子,多用于官员办公或接待。
  • 埋轮(mái lún):比喻隐退或不问世事。
  • 致君:辅佐君王。
  • 遗贤(yí xián):指未被发现或未被重用的贤才。

翻译

自从脱去平民衣裳做官以来,已经过了多少个春天,如今华丽的官服再次被换上,显得更加新鲜。你的地位连接着边远的羌僰之地,那里的民众都感到庆幸,你的文笔如同天助的风霜,犀利而有神。御史的骢马岂会期望多有避让之路,都亭之中也不必苦苦埋没车轮,隐退不问世事。你辅佐君王的功业,人们争相期待,应当感叹那些被遗漏的贤才,只能跟在你的后尘。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赵大本从平民到官员的转变,以及他作为御史的威严和重要性。诗中“释褐”“綵衣”等词语形象地展现了赵大本的官职变化,而“羌僰”“风霜笔有神”则突出了他的地位和能力。后两句则表达了对赵大本未来功业的期待,以及对那些未被重用的贤才的惋惜。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既是对赵大本的赞美,也透露出对时代英才的关切。

宋褧

宋褧

元大都人,字显夫。宋本弟。泰定帝泰定元年进士,除秘书监校书郎。顺帝至元初,历监察御史,遇事敢言。累拜翰林待制,迁国子司业,与修宋辽金三史,以翰林直学士兼经筵讲官卒,谥文清。有《燕石集》。 ► 69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