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丑元日夜坐试笔

· 吴当
扶桑晓色压春云,江上香炉留夕曛。 坐来白日有佳兴,雪后青山无垢氛。 蛰龙三冬成久卧,鸣鸟百年今不闻。 遗经独在共谁语,太乙吹藜来夜分。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扶桑:古代神话中的东方神木,这里指太阳升起的地方。
  • 晓色:黎明的天色。
  • :覆盖。
  • 春云:春天的云彩。
  • 江上:江边。
  • 香炉:指香炉峰,山峰名,这里泛指山峰。
  • 留夕曛:夕阳的余晖。
  • 坐来:自始以来。
  • 白日:白天。
  • 佳兴:美好的兴致。
  • 雪后青山:雪后的山峦。
  • 垢氛:污浊的气氛。
  • 蛰龙:冬眠的龙。
  • 三冬:三个冬季,即三年。
  • 成久卧:长时间地躺着。
  • 鸣鸟:鸣叫的鸟儿。
  • 百年:很长时间。
  • 遗经:古代留下的经典。
  • 独在:独自存在。
  • 共谁语:与谁交谈。
  • 太乙:星名,也指太乙真人,道教中的神仙。
  • 吹藜:指太乙真人用藜杖点燃的光,比喻智慧之光。
  • 来夜分:在深夜时分到来。

翻译

黎明的天色压过了春天的云彩,江边的香炉峰上还留有夕阳的余晖。自始以来,白天总有美好的兴致,雪后的青山没有一丝污浊的气氛。冬眠的龙已经久卧了三个冬季,鸣叫的鸟儿在很长时间里不再被听见。古代留下的经典独自存在,我与谁交谈呢?太乙真人在深夜时分带着智慧之光来到。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元日清晨的景象,通过“扶桑晓色压春云”和“江上香炉留夕曛”展现了时间的流转与自然的壮美。诗中“坐来白日有佳兴,雪后青山无垢氛”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清新环境的向往。后两句“蛰龙三冬成久卧,鸣鸟百年今不闻”则隐喻了时代的变迁与人事的沧桑。结尾的“遗经独在共谁语,太乙吹藜来夜分”则透露出诗人对古代智慧的追思和对孤独思考的感慨。

吴当

元抚州崇仁人,字伯尚。吴澄孙。幼以颖悟笃实称,长精通经史百家言。从祖父至京师,补国子生。澄卒,从之学者皆就当卒业。用荐为国子助教,预修辽金宋三史,书成,除翰林修撰,累迁翰林直学士。江南兵起,特授江西肃政廉访使,召募民兵,由浙入闽,参预镇压农民军,夺回建、抚两郡。寻以被诬解职。陈友谅据江西,欲用之,不从,乃执送江州,拘留一年。后隐居庐陵吉水。有《学言诗稿》。 ► 52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