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廿八日重过翠涛轩清坐终日薄暮而归赋此盖书所见也翠涛为竹而得名余不能无辞矣

· 吕诚
幽人爱竹不吃笋,养得修篁个个长。 五月六月雨不落,千枝万枝风自凉。 苍雪逼人时展簟,翠涛惊梦午移床。 涓涓清润乌皮几,楚楚高搀薜荔墙。 密影扫阶敷琐碎,馀音拂水度笙簧。 孙枝迸地浑疑占,老节凌云色更苍。 三径旋开真得计,七贤避世故佯狂。 因怀梅友称三绝,却笑荷花似六郎。 白鹤归时云动荡,青鸾啸处夜微茫。 对之可使食无肉,衰矣空惭鬓有霜。 隐几无心开卷帙,捲帘随意炷炉香。 日中见斗瞻霄汉,月下吹箫引凤凰。 物外襟怀差可共,閒中滋味淡相忘。 不寻酒伴鸡豚社,误落诗名锦绣坊。 时复开樽排匼匝,每怜学子走?蹡。 兴来坐久无聊赖,老去频过也不妨。 他日成材惟汗简,于今触目尽琳琅。 振衣散策归来后,江路迢迢又夕阳。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幽人:隐居的人。
  • 修篁:修长的竹子。
  • 苍雪:比喻竹叶。
  • 展簟:展开竹席。
  • 翠涛:翠绿的竹林如波涛。
  • 移床:移动床位。
  • 乌皮几:黑色的皮制小桌。
  • 薜荔墙:爬满薜荔的墙。
  • 孙枝:新长出的竹枝。
  • 老节:老竹的节。
  • 三径:指隐居的地方。
  • 七贤:指竹林七贤,魏晋时期的七位文人。
  • 梅友:指梅花,常与竹、松并称“岁寒三友”。
  • 六郎:指荷花,因其美丽而得名。
  • 青鸾:传说中的神鸟。
  • 隐几:倚着几案。
  • 卷帙:书籍。
  • 炷炉香:点燃香炉。
  • 霄汉:天空。
  • 物外襟怀:超脱世俗的胸怀。
  • 匼匝:环绕。
  • ?蹡:形容行走的样子。
  • 汗简:指史书或著作。
  • 琳琅:美玉,比喻美好的事物。
  • 散策:拄杖散步。

翻译

隐居的人喜爱竹子,却不忍心吃竹笋,养育的竹子修长茂盛。五月六月雨水稀少,但千枝万枝的竹林在风中自有一番凉意。竹叶如苍雪逼人,时常展开竹席乘凉,翠绿的竹林如波涛,有时惊醒午睡,不得不移动床位。竹影涓涓清润,映在黑色的皮制小桌上,高高的竹子像是搀扶着爬满薜荔的墙。竹影扫过台阶,琐碎而美丽,余音拂过水面,如笙簧般悠扬。新竹枝迸发,仿佛占卜未来,老竹节高耸,色泽更加苍翠。隐居之地三径旋开,真是得计,七贤避世,故作佯狂。因怀念梅花,称其为三绝,却笑荷花似六郎。白鹤归巢时,云彩动荡,青鸾鸣叫处,夜晚微茫。面对竹林,可以食无肉,但自己已老,空惭鬓发有霜。倚着几案,无心翻阅书籍,卷起帘幕,随意点燃香炉。日中望见斗星,仰望天空,月下吹箫,引凤凰。超脱世俗的胸怀,可以共享,闲中的滋味,淡然相忘。不去寻找酒伴,误入诗名锦绣坊。时常开宴,环绕欢聚,常怜学子奔走。兴致来时,坐久无聊,老去频过,也不妨。将来成材,唯有汗简,现在触目,尽是琳琅。振衣散策,归来后,江路迢迢,又是夕阳。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隐居者对竹子的深厚情感,以及竹林中的清凉与宁静。通过细腻的笔触,诗人将竹子的形态、声音、影影绰绰的美感以及竹林中的生活场景生动地展现出来。诗中不仅赞美了竹子的自然美,还隐含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的超脱。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深刻感悟。

吕诚

元昆山人,字敬夫,后更名肃。工诗词。名士咸与之交。家有园林,尝蓄一鹤,复有鹤自来为伍,因筑来鹤亭。邑令聘为训导,不起。有《来鹤亭诗》。 ► 16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