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城杂咏

· 宋褧
豪杰纷纷白玉京,汗颜血指战功名。 九重见帝多因鬼,万里封侯不用兵。 肥马尘深心独苦,鲋鱼波涸事难平。 西山小隐烟霞暗,依旧春犁趁雨耕。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都城:京城。
  • 白玉京:指京城,比喻京城繁华富丽。
  • 汗颜血指:形容极度辛苦和努力。
  • 九重:指皇宫,比喻皇帝的居所。
  • :皇帝。
  • 封侯:封为诸侯,指得到高官厚禄。
  • 不用兵:指不通过战争就能获得功名。
  • 肥马尘深:形容富贵人家的生活,马肥尘深,生活奢华。
  • 鲋鱼波涸:鲋鱼,即鲫鱼。波涸,水波干涸。比喻处境艰难。
  • 西山:指京城西边的山,常用来比喻隐居之地。
  • 小隐:隐居。
  • 烟霞:指山中的云雾,常用来形容隐居生活的幽静和超脱。
  • 春犁趁雨耕:春天利用雨水的时机耕作,形容勤劳的农耕生活。

翻译

在繁华的京城中,豪杰们争相奋斗,为了功名而辛苦至极。他们中有些人能够轻易地见到皇帝,而有些人则通过非战争的手段封为诸侯。富贵人家的生活虽然奢华,但内心却可能充满苦楚;而那些处境艰难的人,他们的困境难以平复。在西山的隐居之地,虽然云雾缭绕,但春天的农耕生活依旧如常,人们趁着雨水耕作。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京城豪杰的描绘,展现了人们在追求功名过程中的不同命运。诗中“汗颜血指”形象地描绘了人们为功名所付出的艰辛,而“九重见帝”与“万里封侯不用兵”则对比了不同人获得成功的途径。后两句则通过“肥马尘深”与“鲋鱼波涸”的对比,揭示了富贵与贫贱之间的巨大差异。最后,诗人以“西山小隐”和“春犁趁雨耕”作为结尾,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简朴农耕生活的赞美。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社会的深刻观察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宋褧

宋褧

元大都人,字显夫。宋本弟。泰定帝泰定元年进士,除秘书监校书郎。顺帝至元初,历监察御史,遇事敢言。累拜翰林待制,迁国子司业,与修宋辽金三史,以翰林直学士兼经筵讲官卒,谥文清。有《燕石集》。 ► 69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