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姚子中参政江浙行省

· 宋褧
文学蜚腾早,中朝践履多。 嘉谋思妥帖,直道忍媕婀。 物议和□□,钧陶□岳峨。 凤池春入幕,象魏晓鸣珂。 蕴藉登醇酒,辉光厉太阿。 久劳裨国政,暂出省民疴。 眷注恩何厚,操持行不颇。 牙旌辞紫禁,鹢舫下黄河。 竹树供图画,江湖入咏歌。 金山访兰若,赤岸击牂牁。 馆传虽丰饰,登临得几何。 自公方变鲁,视事肯随酂。 保障逾闽海,征财及茗鹾。 民居散鸿雁,水患助蛟鼍。 恤匮施仁泽,搜贤置礼罗。 赠言徒感激,报政敢蹉跎。 去国时宁久,辞乡语渐讹。 殊方善调御,趣召鬓双皤。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蜚腾(fēi téng):形容名声迅速传扬。
  • 践履:实践,亲身经历。
  • 妥帖:恰当,合适。
  • 媕婀(ān ē):犹豫不决的样子。
  • 钧陶:比喻治理国家。
  • 象魏:古代宫门外的阙门,此处指朝廷。
  • 鸣珂:珂是马勒上的装饰品,鸣珂指马勒上的珂发出声响,形容显贵。
  • 蕴藉:含蓄不露。
  • 太阿:古代宝剑名,比喻权柄。
  • (bì):辅助。
  • (kē):疾病。
  • 眷注:关注,关怀。
  • 操持:掌握,管理。
  • 不颇:不偏颇,公正。
  • 牙旌:用象牙装饰的旗帜,指高官的仪仗。
  • 紫禁:皇宫。
  • 鹢舫:古代一种船。
  • 兰若:寺庙。
  • 牂牁(zāng kē):古代地名,今贵州省一带。
  • 馆传:驿站,传舍。
  • 保障:保护,维护。
  • 闽海:指福建沿海地区。
  • 茗鹾(míng cuó):茶叶和盐,泛指税收。
  • 鸿雁:比喻流离失所的百姓。
  • 蛟鼍(jiāo tuó):传说中的水中怪兽,比喻水患。
  • 恤匮:救济贫困。
  • 礼罗:礼遇和罗致人才。
  • 报政:报告政绩。
  • 蹉跎:虚度光阴。
  • 殊方:异域,他乡。
  • 调御:调理,管理。
  • 趣召:急速召集。
  • 鬓双皤(bìn shuāng pó):双鬓斑白。

翻译

你的文学名声早已传扬,在中原地区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你思考的策略总是那么恰当,你的直道而行从不犹豫。人们议论你的治理如同调和万物,你的权力如同巍峨的山岳。在春天的凤池边,你像显贵一样鸣珂入朝。你的含蓄如同醇酒,你的光辉如同宝剑太阿。你长期辅助国家政事,暂时离开是为了省察民间的疾苦。皇上对你的关注何其深厚,你的操持总是那么公正。你带着象牙装饰的旗帜离开皇宫,乘着鹢舫顺黄河而下。竹树如同画中的景致,江湖成为你咏歌的对象。你访问金山的寺庙,赤岸边击打着牂牁的水。虽然驿站装饰得富丽堂皇,但你登临的时间又有多少。你像孔子一样改变鲁国,处理事务从不随波逐流。你保护的范围超过了闽海,征收的税收包括茶叶和盐。百姓像鸿雁一样分散,水患如同蛟鼍肆虐。你救济贫困,施以仁泽,搜寻贤才,安置礼遇。我对你赠言充满感激,报告政绩不敢有丝毫懈怠。你离开国都的时间不会太久,离开家乡的话语渐渐变得陌生。在异乡你善于调理管理,急速召集下你的双鬓已斑白。

赏析

这首作品是对姚子中参政江浙行省的送别诗,赞美了他在文学和政治上的成就,以及他的公正和仁慈。诗中运用了许多典故和比喻,如“蜚腾”、“太阿”、“鸿雁”等,展现了诗人对姚子中的深厚敬意和期待。同时,诗中也透露出对姚子中离乡背井、辛勤工作的同情和理解。整首诗语言典雅,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送别诗。

宋褧

宋褧

元大都人,字显夫。宋本弟。泰定帝泰定元年进士,除秘书监校书郎。顺帝至元初,历监察御史,遇事敢言。累拜翰林待制,迁国子司业,与修宋辽金三史,以翰林直学士兼经筵讲官卒,谥文清。有《燕石集》。 ► 69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