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良臣之睢阳别业为其考平叔公作家庙予校书时李为秘卿

· 宋褧
忆昔青衫典校时,尊翁作监鬓垂丝。 蓬山风月谁能记,蒿里衣冠我独悲。 黑壤禾麻存别墅,素帷香火待佳儿。 旧僚犹有丹铅笔,试撰丽牲第二碑。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青衫:古代低级官员或士人的服饰,此处指作者自己年轻时的身份。
  • 典校:校对书籍的工作,指作者的职业。
  • 尊翁:对他人父亲的尊称,这里指李良臣的父亲。
  • 蓬山:神话中的仙山,比喻高远的学问或境界。
  • 蒿里:指墓地,比喻死亡。
  • 衣冠:指士人的服饰,也指士人的身份和尊严。
  • 黑壤:肥沃的土地,指李良臣的别墅所在地。
  • 素帷:白色的帐幕,常用于丧事。
  • 香火:指祭祀祖先的活动。
  • 佳儿:优秀的儿子,指李良臣。
  • 旧僚:旧时的同僚,指作者自己。
  • 丹铅笔:红色的铅笔,古代用于校对书籍。
  • 丽牲:祭祀时用的牲畜,这里指祭祀活动。
  • 第二碑:指为李良臣的父亲撰写的第二块碑文。

翻译

回忆起当年我穿着青衫,担任校对书籍的工作时,你的父亲作为监官,鬓发已经斑白。 那时的学问和风月,谁能一一记述,而现在面对墓地和士人的尊严,我感到无比悲伤。 你的别墅坐落在肥沃的土地上,庄稼茂盛,而白色的帐幕下,祭祀祖先的香火正等待着你这位优秀的儿子。 旧日的同僚,我还有红色的铅笔,愿意为你父亲撰写第二块碑文,以纪念他的功德。

赏析

这首作品回忆了作者与李良臣及其父亲的关系,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和对逝者的哀思。诗中通过对比“蓬山风月”与“蒿里衣冠”,突出了生命的无常和学问的永恒。同时,通过提及“黑壤禾麻”和“素帷香火”,展现了李良臣家族的繁荣与对祖先的敬仰。最后,作者表示愿意为李良臣的父亲撰写碑文,体现了对旧日同僚的深情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

宋褧

宋褧

元大都人,字显夫。宋本弟。泰定帝泰定元年进士,除秘书监校书郎。顺帝至元初,历监察御史,遇事敢言。累拜翰林待制,迁国子司业,与修宋辽金三史,以翰林直学士兼经筵讲官卒,谥文清。有《燕石集》。 ► 69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