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山

· 朱浙
开年初二日,亭午不云时。 拉伴无前约,探春恐后期。 松寒闻子落,野迥见人稀。 风物供登眺,莫嫌归去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亭午:正午。
  • 探春:寻春,寻访春天。
  • :远。
  • 风物:风光景物。
  • 登眺:登高远望。

翻译

新年的第二天,正午时分,天空没有云彩。没有事先约定,我拉着朋友去寻访春天,唯恐错过了时机。在寒冷的松林中,听到松子落下的声音,在偏远的野外,很少见到人烟。风光景物让人愿意登高远望,不要介意我们归去得晚。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新年伊始,诗人无约而同地与友人出游山中的情景。诗中“亭午不云时”一句,既点明了出游的时间,又借天空的晴朗映衬出诗人心情的明朗。后文通过“松寒闻子落,野迥见人稀”的描写,展现了山中的幽静与自然的韵味,表达了诗人对自然风光的喜爱和留连忘返的情感。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透露出一种随性而游、享受当下的生活态度。

朱浙

明福建莆田人,字必东,号损岩。嘉靖二年进士,授御史。帝亟欲尊生母,而群臣必欲帝母昭圣皇太后,浙亦上疏力争。帝怒,立捕至内廷,除名为民。有《天马山房遗稿》。 ► 22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