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琰归汉图

· 江源
远嫁胡沙过十秋,哀弦弹怨不弹羞。 诗书徒继中郎业,掩卷何颜看柏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蔡琰:即蔡文姬,东汉末年女诗人,曹操的表妹,因战乱被掳至匈奴,后被曹操赎回。
  • 胡沙:指匈奴地区,因多沙而得名。
  • 十秋:十年。
  • 哀弦:悲伤的琴声。
  • 中郎:指蔡文姬的父亲蔡邕,曾任中郎将。
  • 柏舟:《诗经》中的一篇,常用来比喻坚贞不渝的爱情或忠诚。

翻译

她远嫁到匈奴的沙漠之地,已经度过了十个年头, 她的琴声充满了哀怨,却不再弹奏羞愧。 虽然继承了父亲蔡邕的诗书传统, 但合上书卷,她又如何面对《柏舟》中的坚贞。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描绘蔡文姬在匈奴的生活,表达了她对故国的思念和对自身境遇的无奈。诗中“哀弦弹怨不弹羞”一句,既展现了她的悲情,也暗示了她对过去的羞愧与无奈。末句“掩卷何颜看柏舟”则深刻反映了她在异乡的孤独与对忠诚坚贞的向往,同时也体现了她对自己命运的反思与自责。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充分展现了蔡文姬的内心世界。

江源

明广东番禺人,字一原。成化五年进士。任上饶知县,清讼狱,百姓感服。迁户部主事,历郎中,清慎自持,且有文誉。以忤权贵出为江西按察佥事。综理屯田水利,烛奸刷弊,不动声色。擢四川副使,乞休归,优游泉石,以诗自娱。卒年七十二。有《桂轩集》。 ► 115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