蓦山溪 · 赠刘歌会剃头面

· 王哲
公能刀镊。将彼姿颜接,刮削与提挦,甚停当、心洽意惬。如描似画,眉秀鬓须齐,添嫩貌,减衰容,又更增言捷。 内灵和协。无质无腮颊。妙手有何述,敢把此、分明拈捻。若还会得,慧剑便磨砻,呈白刃,显青钢,剃出圆成晔。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刀镊(dāo niè):剃刀和镊子,这里指剃头工具。
  • 刮削(guā xiāo):用刀刮去。
  • 提挦(tí xián):提拉和整理。
  • 停当(tíng dāng):妥当,合适。
  • 心洽意惬(xīn qià yì qiè):心情愉快,满意。
  • 慧剑(huì jiàn):比喻智慧,能斩断烦恼。
  • 磨砻(mó lóng):磨砺。
  • 白刃(bái rèn):锋利的刀刃。
  • 青钢(qīng gāng):优质的钢材,这里指锋利的剃刀。
  • 圆成晔(yuán chéng yè):圆满而明亮,这里指剃得干净利落。

翻译

您能熟练使用剃刀和镊子,将人的容貌接续,刮去多余的毛发,提拉整理,做得非常妥当,让人心情愉快,感到满意。就像描绘一幅画一样,眉毛秀丽,鬓角和胡须整齐,增添了年轻的容貌,减少了衰老的痕迹,而且说话更加敏捷。

内在的灵性与和谐,没有外在的质感和腮颊的形状。妙手有什么可以传授的,敢把这技艺,分明地拈捻展示。如果能够理解,智慧之剑便会被磨砺,呈现出锋利的刀刃,显露出优质的钢材,剃出一个圆满而明亮的形象。

赏析

这首作品赞美了一位剃头师傅的技艺,通过对其工作过程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剃头师傅的高超技艺和对美的追求。诗中运用了许多比喻和形容词,如“如描似画”、“慧剑”、“白刃”、“青钢”等,增强了语言的形象性和感染力。同时,诗中也蕴含了对内在美和外在美的和谐统一的思考,体现了作者对生活细节的深刻观察和独到见解。

王哲

金咸阳人,道士,初名中孚,字允卿。熙宗天眷初应武举,改名德威,字世雄;海陵王正隆四年学道,改名,字知明,号重阳子。倜傥尚义,不拘小节,好属文,才思敏捷。学道后往来终南山一带,曾在终南县南凿穴而居。后至山东崳山全真庵。所创教派名全真道。马丹阳、丘长春、王玉阳、郝广陵、谭处端皆其弟子。 ► 63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