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花慢 · 听姜惠甫摘阮

· 王旭
想高情千古,谁得似、仲容贤。把山海遗音,写归玄璧,妙绝当年。清风竹林人去,被浮哇、迷却性中天。不有黄台公子,宁闻清庙朱弦。 博山香底坐臞仙。幽兴想飘然。笑袅袅繁声,三生儿女,恩怨流连。回头月明千里,正松风、岩壑和流泉。座上神游八表,知音不在言传。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仲容:指古代贤人,此处可能指阮籍,字仲容,三国时期魏国诗人,竹林七贤之一。
  • 山海遗音:指古代的乐曲或音乐。
  • 玄璧:黑色的玉璧,这里可能指音乐的深邃和高雅。
  • 浮哇:指世俗的浮华和喧嚣。
  • 性中天:指人的本性和天性。
  • 黄台公子:可能指黄庭坚,宋代文学家、书法家,因其有“黄台”之称。
  • 清庙朱弦:指古代宗庙中演奏的庄重音乐。
  • 臞仙:指清瘦的仙人,这里可能形容姜惠甫的音乐风格高洁脱俗。
  • 袅袅繁声:形容音乐声悠扬、连绵不断。
  • 三生儿女:指前世、今生、来世的情感纠葛。
  • 岩壑:山岩和深谷,这里形容自然环境的幽静。
  • 八表:指四面八方,泛指天下。

翻译

想那高远的情操,千古以来,谁能比得上仲容那样的贤人。他将山海般的遗音,写入玄璧之中,其妙绝非当年可比。清风中竹林里的人已经离去,被世俗的浮华所迷惑,失去了本性中的天性。若非有黄台公子,怎能听到清庙中朱弦的乐声。

在博山香炉的烟雾下,坐着一位清瘦的仙人。他的幽兴似乎飘然而至。笑谈中,袅袅的音乐声,如同三生儿女的恩怨流连。回首望去,明月照耀千里,正是松风与岩壑、流泉和鸣。座上神游四方,知音之间的理解,不在于言语的传递。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对古代贤人仲容的赞美,表达了对高洁情操和深邃音乐的向往。词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山海遗音”、“玄璧”、“清风竹林”等,构建了一个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艺术境界。同时,通过对“黄台公子”和“清庙朱弦”的提及,暗示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对高雅艺术的追求。整首词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现了作者对音乐和人生的深刻理解。

王旭

元东平人,字景初。家贫力学,授徒为生,足迹半天下。与同郡王构及永平王磐,俱以文章名世,时称三王。有《兰轩集》。 ► 3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