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学无遇长老归江南

新赐袈裟染茜红,拈花消息悟灵峰。 大开海会容三教,远致嵩呼祝九重。 贝叶有书驮白马,葛藤无语问黄龙。 湖船满载燕山月,归照招提万树松。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袈裟(jiā shā):僧侣的法衣。
  • 茜红(qiàn hóng):深红色。
  • 拈花(niān huā):佛教中的一种禅宗手势,象征悟道。
  • 灵峰:指佛教圣地。
  • 海会:佛教中的盛大集会。
  • 嵩呼(sōng hū):高声呼喊,此处指祝寿。
  • 九重(jiǔ chóng):指天,比喻皇帝。
  • 贝叶(bèi yè):古代印度用来写经文的树叶。
  • (tuó):背负。
  • 葛藤(gé téng):比喻纠缠不清的事物。
  • 黄龙:指黄龙寺,佛教圣地。
  • 招提(zhāo tí):寺庙的别称。

翻译

新近赐予的袈裟染成了深红色,通过拈花手势传达了悟道于灵峰的消息。 在盛大的佛教集会中容纳了三教,远远地高声呼喊,为九重天上的皇帝祝寿。 贝叶经文被白马驮着,而葛藤则无言地指向黄龙寺。 湖船满载着燕山的月光,归来照亮了寺庙周围的万树松林。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学无遇长老归江南的情景,通过丰富的佛教意象展现了长老的修行境界和归途的宁静美好。诗中“新赐袈裟染茜红”一句,既展现了长老的尊贵地位,又暗示了其修行的成果。后文通过“拈花消息悟灵峰”等句,进一步以禅宗的象征语言表达长老的悟道境界。结尾的“湖船满载燕山月,归照招提万树松”则以优美的自然景象,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与祥和,体现了佛教修行者内心的平和与深远。

成廷圭

元芜城人,字原常,一字元章,又字礼执。好读书,工诗。奉母居市廛,植竹庭院间,扁其燕息之所曰居竹轩。晚遭乱,避地吴中。卒年七十余。有《居竹轩集》。 ► 54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