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李本存端午见寄韵二首

· 叶颙
功名惊世久无图,泉石膏肓癖在吾。 满眼干戈方烂漫,绕园兰艾亦荒芜。 蒲觞未饮心先醉,松径长吟兴不孤。 赖有故人知我意,肯同阮籍哭穷途。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泉石膏肓(gāo huāng):比喻对山水景物的极度喜爱,如同病入膏肓,无法自拔。
  • 干戈:古代兵器的总称,这里指战乱。
  • 烂漫:这里指混乱无序。
  • 兰艾:兰花和艾草,常用来比喻高洁与平凡。
  • 荒芜:指荒废,无人照料。
  • 蒲觞:用蒲草编织的酒杯,这里指端午节时的酒。
  • 阮籍:三国时期魏国诗人,以放荡不羁、哭穷途而著名。

翻译

功名早已不再令人惊叹,我对山水的热爱却如同病入膏肓。 眼前战乱纷飞,混乱无序,园中的兰花和艾草也因无人照料而荒废。 还未饮下端午的酒,心已先醉,松树小径上长吟,兴致不减。 幸有旧友了解我的心意,愿意与我同阮籍一般,在穷途末路时痛哭。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作者对功名的淡漠和对自然山水的深切热爱。诗中,“泉石膏肓”形象地描绘了作者对山水景物的痴迷,而“干戈烂漫”和“兰艾荒芜”则反映了战乱对自然美景的破坏。后两句通过端午饮酒和松径长吟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在乱世中寻求心灵慰藉的情怀。最后,以阮籍哭穷途的典故,表达了作者与知音共患难的情感。

叶颙

元明间金华府金华人,字景南,一字伯恺,自号云?天民。元末隐居不出,至正中自刻其诗,名《樵云独唱》。入明,举进士,官行人司副。后免官家居,授徒甚众。 ► 57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