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岩使君上冢过霅首访敝庐又会能静话旧感慨情见于辞所以道别
自为旴江行,最声日飞驰。
赤子问襦裤,白云满鬓髭。
苕边重会晤,握手慰所思。
旧有泷冈表,三读起懦衰。
乃翁平生志,正在造膝时。
曾击戚畹悍,曾疏公田欺。
曾陈岘山急,或讶话太危。
移疾逃相印,何忍张悌为。
全归干戈际,一致视险夷。
象贤有令子,纪实无溢辞。
刻之并纂疏,自足永久垂。
忆昔姑孰守,欲碎脱靴碑。
博士何伟哉,奋身力护持。
粗沙与大石,彼计竟莫施。
遂令两图在,留作千载奇。
此事关世道,矶激我匪私。
他时记先友,要当附见之。
顾我穷未死,仅存骨裹皮。
殷勤绨衣贶,古道其在斯。
无物当赠策,远大以为期。
愿勿忘吾州,岁晚托茅茨。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旴江(xū jiāng):地名,位于今江西省。
- 襦裤(rú kù):短衣和裤子,这里指衣物。
- 鬓髭(bìn zī):鬓角和胡须。
- 苕边(tiáo biān):地名,可能指苕溪边,苕溪在今浙江省。
- 泷冈(lóng gāng):地名,位于今江西省。
- 造膝(zào xī):亲近皇帝,参与机密。
- 戚畹(qī wǎn):指外戚,皇帝的亲戚。
- 岘山(xiàn shān):山名,位于今湖北省。
- 移疾(yí jí):因病辞官。
- 象贤(xiàng xián):指有德行的人。
- 脱靴碑(tuō xuē bēi):指一种碑文,可能与官员离任有关。
- 博士(bó shì):古代官职名,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
- 姑孰(gū shú):地名,位于今安徽省。
- 矶激(jī jī):指水边岩石,比喻坚定的立场。
- 绨衣(tí yī):质地较厚的丝织品制成的衣服。
- 茅茨(máo cí):茅草屋顶,指简陋的房屋。
翻译
自从前往旴江,您的名声日益远扬。百姓们询问衣物,白云覆盖了您的鬓角和胡须。在苕边再次相会,握手慰藉彼此的思念。您曾有泷冈的表白,三次阅读使我懦弱的心灵得到振奋。您父亲的平生志向,正是亲近皇帝、参与机密之时。您曾打击外戚的嚣张,曾揭露公田的欺诈。您曾陈述岘山的紧急情况,有人可能惊讶您的话语过于危急。因病辞官逃避相位,怎能忍心像张悌那样。在战乱中安然归去,一致看待危险与平安。您有德行的儿子,记录的事实没有夸张之词。刻石并纂写疏文,自然足以永久流传。
回忆起姑孰的太守,想要毁掉脱靴碑。博士何等的伟大,挺身而出力护持。粗沙和大石,他们的计谋最终未能实施。遂令两幅图画存在,留作千载的奇观。此事关乎世道,我坚定的立场并非私心。他时记起先前的朋友,要应当附见于此。看我贫穷未死,仅存骨裹皮。殷勤地赠予绨衣,古道就在这里。无物可当作赠策,以远大的目标为期。愿您不要忘记我们的州,岁末寄托于茅草屋顶之下。
赏析
这首作品是元代牟巘为西岩使君所作的送别诗。诗中,牟巘赞扬了西岩使君的政绩和品德,描述了两人深厚的友情,并表达了对未来的期望和寄托。通过丰富的历史典故和生动的比喻,诗人展现了对友人的敬重和对世道的关切。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体现了元代诗歌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