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琳荆山上人
大德庚子春,生我及此公。
同庚复同道,同游金芙蓉。
穷途事多违,志愿始不同。
公葺芰荷衣,长啸栖丹峰。
赋诗杂风骚,屈宋或可宗。
字画尤俊健,下笔侪王钟。
颠张与醉素,岂敢称书工。
从容笑语间,已足惊儿童。
况负此二长,尽可开盲聋。
奈何知者寡,栖栖叹无逢。
我抱七尺躯,混迹尘埃中。
开口谈世事,吐气如长虹。
性僻多忤物,世俗似不容。
拂衣青山下,浩歌乐无穷。
长琴弹夜月,短笛吹天风。
无可无不可,岂复忧穷通。
公今已下世,年寿胡不丰。
我老天地里,岿然成一翁。
平生袜线才,愧乏补报功。
同生不同归,又复异始终。
出处了莫齐,叹息天宇空。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大德庚子:指元朝大德年间的庚子年。
- 金芙蓉:指美丽的山景或花景。
- 芰荷衣:用芰荷(一种水生植物)的叶子编织的衣服,比喻隐士的服饰。
- 屈宋:指屈原和宋玉,古代著名的楚辞作家。
- 侪王钟:与王羲之、钟繇齐名,指书法水平极高。
- 颠张与醉素:指张旭和怀素,两位著名的唐代书法家。
- 栖栖:形容忙碌不安的样子。
- 袜线才:比喻微不足道的才能。
翻译
在元朝大德庚子年的春天,我和这位公一同出生。我们同年出生,又同样追求道义,一同游历在金芙蓉般的美景中。然而,命运多舛,我们的志向开始不同。公选择了编织芰荷衣,长啸着栖息在丹峰之上。他赋诗的风格混合了风骚,屈原和宋玉或许可以视为他的宗师。他的字画尤为俊健,书法水平足以与王羲之、钟繇相提并论。即使是张旭和怀素,也不敢自称书法工夫超过他。他在从容笑语之间,已经足以让儿童惊叹。何况他还拥有这两项长处,完全可以开启盲聋之人的眼界。无奈知音难寻,他忙碌不安地叹息着没有遇到知己。我拥有七尺之躯,却混迹于尘埃之中。开口谈论世事,吐气如长虹。性格孤僻,多与物相违,似乎不被世俗所容。我拂袖离开青山之下,浩歌自乐无穷。长琴在夜月下弹奏,短笛随天风而吹。无所谓可与不可,不再忧虑穷困与通达。公如今已经去世,为何年寿不丰。我已老于天地之间,岿然成为一翁。平生只有微不足道的才能,愧疚于缺乏补报之功。我们同生却不同归,又经历了不同的始终。出世与入世完全不同,我叹息天宇空旷。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对同庚友人的怀念与对自己命运的感慨。诗中通过对比两人的不同选择和命运,展现了诗人对友人才华的赞赏与对自身境遇的无奈。诗人的语言充满了对友人的敬仰和对世俗的疏离感,同时也透露出对人生无常和命运多舛的深刻认识。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开阔,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