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儿生明世

· 叶颙
男儿生明世,学礼仍学诗。 礼以知揖让,诗可知盛衰。 上辅明主圣,下救斯民愚。 坐食万钟禄,出驾驷马车。 否则居岩邱,高卧秋风庐。 谈笑理蓑笠,独钓西江鱼。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揖让 (yī ràng):古代宾主相见的礼节。
  • 万钟禄 (wàn zhōng lù):形容极高的俸禄。
  • 驷马车 (sì mǎ chē):古代一种由四匹马拉的车,象征地位显赫。
  • 岩邱 (yán qiū):山丘,指隐居的地方。
  • 蓑笠 (suō lì):蓑衣和斗笠,是古代农民或渔夫的雨具。
  • 独钓 (dú diào):独自钓鱼,常用来形容隐士的生活。

翻译

男子生于清明时代,既要学习礼仪也要学习诗歌。 礼仪教会我们如何谦让,诗歌则能反映时代的兴衰。 作为辅佐明君的贤臣,或是拯救愚昧百姓的智者。 享受着丰厚的俸禄,乘坐着四匹马的豪华车驾。 如果不然,就隐居在山丘之上,高卧于秋风中的茅庐。 谈笑间打理着蓑衣斗笠,独自在西江垂钓。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男儿在清明时代的两种理想生活状态:一是辅佐明君,享受高官厚禄,显赫一时;二是隐居山野,过着清静自在的生活。诗中通过对“礼”与“诗”的强调,表达了作者对于个人修养和社会责任的重视。同时,通过对比官场与隐逸的生活,展现了诗人对于不同生活方式的深刻理解和尊重。整体语言简洁明了,意境深远,体现了元代诗歌的朴实与哲理。

叶颙

元明间金华府金华人,字景南,一字伯恺,自号云?天民。元末隐居不出,至正中自刻其诗,名《樵云独唱》。入明,举进士,官行人司副。后免官家居,授徒甚众。 ► 57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