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任东津山长

· 牟巘
吴兴学法遍诸华,吾道元无迩与遐。 今日谁能留下马,古人犹自酹先茶。 肯开燕豆惊流俗,共喜皋比得当家。 入手新诗惟重拜,颉颃那得并飞霞。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吴兴:地名,今浙江湖州。
  • 学法:学习的方法或学问。
  • 诸华:指中国各地。
  • 吾道:我的学说或主张。
  • 元无:原本没有。
  • 迩与遐:近与远,指无论远近。
  • 留下马:指停留不前。
  • 古人:指前人或历史上的学者。
  • 酹先茶:酹(lèi),以酒洒地表示祭奠;先茶,指先人的茶,这里可能指祭奠先贤。
  • 燕豆:燕,通“宴”,指宴席上的食物;豆,古代盛食物的器皿。
  • 流俗:指世俗之人。
  • 皋比:指讲学的地方。
  • 当家:指主持事务的人。
  • 入手:得到,获得。
  • 颉颃:颉(xié)颃(háng),指鸟飞上下,比喻诗文的不相上下。
  • 并飞霞:比喻诗文的高妙。

翻译

吴兴的学法遍及中国各地,我的学说原本不分远近。 今天谁能停留不前,古人尚且祭奠先贤。 愿意开设宴席以惊世俗,共同高兴地看到讲学之地有了合适的主持人。 得到的新诗只能郑重地拜读,诗文的高妙那能相提并论。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作者对学问传播的广泛性和自己学说的普遍性的自豪,同时也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对学术传承的重视。诗中通过对“吴兴学法”和“吾道”的描述,展现了学问的深远影响。后文通过对“留下马”、“酹先茶”等意象的运用,强调了对先贤的敬仰和对学术传统的继承。最后,通过对新诗的赞美,表达了对文学艺术高度的追求和对诗文创作的尊重。

牟巘

巘字献之,其先蜀人,徙居湖州。宋端明学士子才之子,擢进士第。官至大理少卿。子应龙,咸淳进士,元初起教授陵阳州,以上元簿致仕。当宋亡时,献之已退不任事矣。一门父子,自为师友,讨论经学,以义理相切磨。应龙遂以文章大家见推于东南。是时宋之遗民故老,伊忧抑郁,每托之诗篇以自明其志。若谢皋羽、林德阳之流,邈乎其不可攀矣。其他仇仁近、戴帅初辈,犹不免出为儒师,以升斗自给。献之以先朝耆宿,皭然不缁。元贞、大德之间,年在耄耋,岿然备一时文献,为后生之所矜式。所著《陵阳集》若干卷,次子帅府都事应复所编,国史编修程端学为之序。谓其出处有元亮大节,正不当徒以诗律求之也。 ► 41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