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樵歌

朝亦不采薪,暮亦不采薪。莲泾赊得沽酒家,入口滑辣香且醇。 一饮三百钱,再饮五十文。兴来连欲醉不得,一醉已判三千春。 狂歌还容木客和,大叫岂怕邻翁嗔。生来无田种秫米,乱后有地披荆榛。 山花野草插满笠,儿曹错□刍荛民。王质不饮酒,也是痴仙人。 烂柯山,在何许,一局残棋自今古。当垆主人休索钱,酒债寻常何足数。 醒来随处束薪归,却卖青钱送还汝。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莲泾(lián jīng):地名,具体位置不详。
  • (shē):赊账,指先取物后付款。
  • 沽酒家:卖酒的地方。
  • 滑辣:形容酒的口感,滑润而略带刺激。
  • (chún):酒味纯正浓厚。
  • (pàn):断定,这里指经历。
  • 木客:传说中的山林小神,这里指山中的隐士或异人。
  • (chēn):生气,发怒。
  • 秫米(shú mǐ):一种粘性较强的高粱,常用来酿酒。
  • 荆榛(jīng zhēn):荆棘和杂草,比喻荒芜之地。
  • 刍荛民(chú ráo mín):指割草打柴的平民。
  • 王质:传说中的人物,因观棋而忘食,后世用以比喻专心致志于某事。
  • 烂柯山:传说中的山名,因王质观棋而得名,比喻时间流逝,世事变迁。
  • 当垆(dāng lú):指酒店的柜台,这里指酒店老板。
  • 索钱:要钱。

翻译

早晨也不去砍柴,晚上也不去砍柴。在莲泾的酒家赊账买酒,入口滑润辛辣,香气扑鼻且酒味纯正。 喝一次酒要三百钱,再喝一次只需五十文。兴致来了连喝几杯都醉不了,一旦醉了仿佛经历了三千年。 狂歌时还容许山中的隐士或异人相和,大声叫喊也不怕邻居老翁生气。生来没有田地种植秫米,战乱后有地却长满了荆棘和杂草。 山花野草插满了帽子,孩子们错误地认为我是割草打柴的平民。王质不喝酒,也是个痴迷的仙人。 烂柯山在哪里呢?一局残棋从古至今。酒店老板不要钱,酒债寻常何足挂齿。 醒来随处捆绑柴火回家,却用青钱还给你。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个不拘小节、放浪形骸的醉樵形象,通过其饮酒作乐的生活态度,表达了作者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束缚的反抗。诗中“一饮三百钱,再饮五十文”展现了醉樵的豪放不羁,而“狂歌还容木客和,大叫岂怕邻翁嗔”则进一步以夸张的手法表现了其超脱世俗、不受拘束的性格。最后,通过“烂柯山”的典故,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世事的变迁,而“酒债寻常何足数”则透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整首诗语言质朴,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元代诗歌的独特魅力。

成廷圭

元芜城人,字原常,一字元章,又字礼执。好读书,工诗。奉母居市廛,植竹庭院间,扁其燕息之所曰居竹轩。晚遭乱,避地吴中。卒年七十余。有《居竹轩集》。 ► 54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