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放
青林何森然,沈沈独曙前。 出墙同淅沥,开户满婵娟。 箨卷初呈粉,苔侵乱上钱。 疏中思水过,深处若山连。 叠夜常栖露,清朝乍有蝉。 砌阴迎缓策,檐翠对欹眠。 迸笋双分箭,繁梢一向偏。 月过惊散雪,风动极闻泉。 幽谷添诗谱,高人欲制篇。 萧萧意何恨,不独往湘川。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沈沈:深沉的样子。
  • 淅沥:形容雨声或类似的声音。
  • 婵娟:美好的样子,常用来形容月亮。
  • 箨卷:竹笋的壳。
  • 苔侵:苔藓蔓延。
  • 迸笋:新长出的竹笋。
  • 砌阴:台阶的阴凉处。
  • 欹眠:斜躺着睡觉。
  • 萧萧:形容风声或草木摇动的声音。

翻译

青翠的竹林多么茂密,深沉地独自在曙光前闪耀。 竹叶出墙,声音淅沥,开窗满眼是美好的月光。 新笋的壳卷起初呈现粉白色,苔藓蔓延,仿佛乱撒的铜钱。 稀疏处思念着水流过,深处仿佛山峦相连。 夜晚常栖息着露水,清晨突然听到蝉鸣。 台阶的阴凉处迎接缓慢的步伐,檐下的绿意对着斜躺的人。 新笋如箭双分,繁茂的竹梢向一方倾斜。 月亮经过,惊起散落的雪花,风动时仿佛听到泉水声。 幽谷增添了诗的素材,高人想要创作篇章。 萧萧的风声中蕴含着什么遗憾,不只是向往湘川。

赏析

这首作品以竹为主题,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竹林的静谧与生机。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淅沥”的竹叶声、“婵娟”的月光、“箨卷”的新笋等,生动地勾勒出一幅竹林清晨的画卷。诗人通过对竹林深处与疏处的对比,以及对自然声音的捕捉,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受和对创作的渴望。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敏锐观察和深沉情感。

朱放

唐襄州人,字长通。初,居临汉水。后移居越州,隐剡溪、镜湖间。代宗大历中,嗣曹王皋镇江西,辟为节度参谋。德宗贞元初召为左拾遗,不就。工诗,以清越萧散称。 ► 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