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

· 杜甫
春日春盘细生菜,忽忆两京梅发时。 盘出高门行白玉,菜传纤手送青丝。 巫峡寒江那对眼,杜陵远客不胜悲。 此身未知归定处,呼儿觅纸一题诗。
拼音

所属合集

#立春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春盘:古代立春日的一种风俗。《四时宝鉴》记载:“立春日,唐人做春饼生菜,号春盘。”
  • 两京:指长安和洛阳,唐代的两座都城。
  • 梅发:梅花开放。
  • 高门:指显贵之家。
  • 白玉:比喻春盘精美。
  • 青丝:比喻生菜的细长。
  • 巫峡:长江三峡之一,位于今重庆市巫山县。
  • 寒江:寒冷的江水。
  • 杜陵:地名,在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南,杜甫的祖籍。
  • 远客:远离家乡的游子,这里指杜甫自己。
  • 不胜:无法承受。
  • 归定处:归宿之地。

翻译

春天来了,按照习俗准备了春盘和细嫩的生菜,忽然间想起了在长安和洛阳梅花盛开时的情景。那时的春盘从显贵的高门中端出,如同白玉般精美,生菜则是由纤细的手传递,如同青丝般柔顺。如今我身处巫峡,面对着寒冷的江水,却无法与那时的景象相比。作为杜陵的远客,我心中充满了无法承受的悲伤。我这漂泊的身躯还不知道最终的归宿在哪里,只能呼唤孩子找来纸笔,写下这首诗。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立春时节的景象,通过对比过去在两京的繁华与现在巫峡的孤寂,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和对漂泊生活的无奈。诗中“春日春盘细生菜”一句,既展现了立春的习俗,又暗含了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巫峡寒江那对眼,杜陵远客不胜悲”则进一步以景生情,抒发了诗人内心的悲凉和无助。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杜甫

杜甫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老”、“杜少陵”等,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巩县(今河南巩义)人。杜甫曾祖父起由湖北襄阳迁居巩县。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备受推崇。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之。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和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 14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