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酬严公寄题野亭之作

· 杜甫
拾遗曾奏数行书,懒性从来水竹居。 奉引滥骑沙苑马,幽栖真钓锦江鱼。 谢安不倦登临费,阮籍焉知礼法疏。 枉沐旌麾出城府,草茅无径欲教锄。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拾遗:唐代官职名,负责规谏皇帝。
  • 奉引:指奉命引导。
  • 沙苑马:指皇家马场的马。
  • 幽栖:隐居。
  • 锦江鱼:指在锦江(成都的一条河)中钓到的鱼。
  • 谢安:东晋名臣,以好游山水著称。
  • 阮籍:三国时期魏国文学家,以放荡不羁著称。
  • 枉沐:枉,徒然;沐,沐浴,这里指受到恩泽。
  • 旌麾:古代指挥军队的旗帜,这里指高官的仪仗。
  • 草茅:指草野之人,即平民。

翻译

我曾担任拾遗,上奏过几行书,我这懒散的性格向来适合水边竹林的居所。 奉命引导时,我滥竽充数地骑着沙苑的马,而隐居时,我真正享受的是在锦江钓鱼的乐趣。 谢安从不厌倦登高临水的花费,阮籍又怎知礼法的疏远。 虽然徒然受到高官的恩泽,仪仗出城府,但我这草野之人,无路可通,正想要教人锄草开路。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对严武(严公)寄来的题诗的回应。诗中,杜甫表达了自己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他通过对比自己在官场和隐居时的不同状态,展现了自己内心的矛盾和追求。诗中运用了谢安和阮籍的典故,表达了自己对自由放达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暗示了自己对现实礼法的不满。最后两句则表达了自己虽然受到高官的恩泽,但仍然保持着草野之人的本色,不愿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杜甫的个性和情感。

杜甫

杜甫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老”、“杜少陵”等,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巩县(今河南巩义)人。杜甫曾祖父起由湖北襄阳迁居巩县。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备受推崇。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之。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和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 14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