贻阮隐居

· 杜甫
陈留风俗衰,人物世不数。 塞上得阮生,迥继先父祖。 贫知静者性,自益毛发古。 车马入邻家,蓬蒿翳环堵。 清诗近道要,识子用心苦。 寻我草径微,褰裳蹋寒雨。 更议居远村,避喧甘猛虎。 足明箕颍客,荣贵如粪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yí):赠送,这里指写诗赠给。
  • 阮隐居:指阮籍,三国时期魏国诗人,以隐居不仕著称。
  • 陈留:地名,今河南省开封市陈留镇。
  • 塞上:边塞之地,这里指边远的地方。
  • 迥继(jiǒng jì):远远地继承。
  • 先父祖:祖先。
  • 贫知:虽然贫穷但有见识。
  • 静者性:指性格淡泊宁静。
  • 自益:自然增长。
  • 毛发古:形容人显得老态。
  • 蓬蒿(péng hāo):野草。
  • (yì):遮蔽。
  • 环堵:四周的墙壁,形容居所简陋。
  • 清诗:清新的诗。
  • 近道要:接近道的要旨。
  • 识子:认识你。
  • 用心苦:指作诗用心良苦。
  • 草径微:草丛中的小路,形容隐居之地偏僻。
  • 褰裳(qiān cháng):提起衣裳。
  • (tà):踏。
  • 寒雨:寒冷的雨。
  • 更议:再商议。
  • 居远村:居住在偏远的村庄。
  • 避喧:避开喧嚣。
  • 甘猛虎:甘愿面对猛虎,比喻不怕危险。
  • 足明:足以表明。
  • 箕颍客:指隐士。箕山和颍水是古代隐士常去的地方。
  • 荣贵:荣华富贵。
  • 粪土:比喻不值钱的东西。

翻译

陈留的风俗已经衰败,人物也难以数得清。 在边塞之地遇到了阮生,他远远地继承了祖先的风范。 虽然贫穷,但他的性格淡泊宁静,自然显得老态。 车马进入了邻家,而他的居所却被野草遮蔽。 他的诗清新而接近道的要旨,认识你后知道你作诗用心良苦。 他寻找我于草丛中的小路,提起衣裳踏过寒冷的雨。 我们再商议居住在偏远的村庄,甘愿面对猛虎也要避开喧嚣。 这足以表明隐士的志向,将荣华富贵视如粪土。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对隐士生活的赞美和向往。诗中通过对阮隐居的描写,展现了隐士淡泊名利、追求心灵自由的生活态度。杜甫用“贫知静者性”来形容隐士的性格,强调了他们虽然物质贫乏,但精神世界丰富。诗的最后,杜甫表达了自己对隐士生活的认同,认为荣华富贵不值得追求,真正重要的是内心的宁静和自由。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杜甫对隐逸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崇高评价。

杜甫

杜甫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老”、“杜少陵”等,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巩县(今河南巩义)人。杜甫曾祖父起由湖北襄阳迁居巩县。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备受推崇。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之。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和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 14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