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湘源至潭州衡山县

浮湘沿迅湍,逗浦凝远盼。 渐见江势阔,行嗟水流漫。 赤岸杂云霞,绿竹缘溪涧。 向背群山转,应接良景晏。 沓障连夜猿,平沙覆阳雁。 纷吾望阙客,归桡速已惯。 中道方溯洄,迟念自兹撰。 赖欣衡阳美,持以蠲忧患。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浮湘:漂浮在湘江上。
  • 迅湍:急流。
  • 逗浦:停留的港口。
  • 凝远盼:凝视远方。
  • 赤岸:红色的岸边。
  • :沿着。
  • 向背:面对和背对。
  • 沓障:重叠的山峰。
  • 阳雁:指南飞的大雁。
  • 归桡:归舟,回家的船。
  • 溯洄:逆流而上。
  • 迟念:迟疑的思绪。
  • :消除。

翻译

漂浮在湘江的急流上,停留在港口凝视远方。 渐渐看到江面变得宽阔,行船时感叹水流漫无边际。 红色的岸边云霞缭绕,绿竹沿着溪涧生长。 面对和背对群山转动,应接不暇的美景让人陶醉。 重叠的山峰连绵不断,夜晚的猿声此起彼伏,平坦的沙滩上覆盖着南飞的大雁。 我这个望向宫阙的旅人,归家的船已经习惯快速航行。 中途逆流而上,迟疑的思绪从这里开始。 幸好欣赏到衡阳的美景,以此来消除忧患。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从湘江至潭州衡山县的旅途景色,通过“浮湘”、“迅湍”、“江势阔”等词语,生动地表现了湘江的壮阔与急流。诗中“赤岸杂云霞,绿竹缘溪涧”等句,以色彩鲜明、意象丰富的语言,勾勒出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后半部分则抒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和对美景的欣赏,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敏感与热爱,以及对家乡的深深眷恋。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宋之问诗歌的独特魅力。

宋之问

宋之问

宋之问,字延清,一名少连,汉族,汾州隰城(今山西汾阳市)人,一说虢州弘农(今河南灵宝县)人,初唐时期的诗人,与沈佺期并称“沈宋”。 ► 20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