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思归

· 李频
春情不断若连环,一夕思归鬓欲斑。 壮志未酬三尺剑,故乡空隔万重山。 音书断绝干戈后,亲友相逢梦寐间。 却羡浮云与飞鸟,因风吹去又吹还。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春情:指春天的思绪和情感。
  • 连环:连续不断,环环相扣。
  • 鬓欲斑:鬓角即将变白,形容忧愁至极。
  • 壮志未酬:宏大的志向尚未实现。
  • 三尺剑:古代剑的标准长度,常用来比喻武士或武力。
  • 干戈:古代兵器,这里指战争。
  • 梦寐:梦中和醒着,形容时刻思念。

翻译

春天的思绪如连环般不断,一夜之间思念归乡,鬓角似乎都要变白了。 宏大的志向尚未实现,就像那未曾拔出的三尺长剑,而故乡却被万重山峦隔绝。 战争之后音信断绝,与亲友的相逢只能在梦中。 反而羡慕那些浮云和飞鸟,因为风可以将它们吹去又吹回。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深深的思乡之情和对未能实现壮志的遗憾。诗中,“春情不断若连环”描绘了春天思绪的连绵不断,而“一夕思归鬓欲斑”则夸张地表现了思乡之情的强烈,以至于一夜之间仿佛老去。后两句通过对“壮志未酬”和“故乡空隔”的对比,加深了诗人的无奈和悲凉。最后,诗人羡慕浮云和飞鸟的自由,反衬出自己被困于现实的无奈。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简练,意境深远。

李频

李频

李频,字德新,唐寿昌长汀源人(今建德李家镇),葬于永乐(今李家),唐代後期诗人。幼读诗书,博览强记,领悟颇多。唐大中元年(公元847),寿昌县令穆君游灵栖洞,即景吟诗:“一径入双崖,初疑有几家。行穷人不见,坐久日空斜”。得此四句后稍顿未续。时李频从行,续吟:“石上生灵笋,池中落异花。终须结茅屋,到此学餐霞。”穆君大为赞赏。但此诗根据史学家考证是李频本人所作。 ► 20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