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酌

· 杜甫
步屦深林晚,开樽独酌迟。 仰蜂黏落絮,行蚁上枯梨。 薄劣惭真隐,幽偏得自怡。 本无轩冕意,不是傲当时。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步屦(jù):行走时穿的鞋子。
  • 开樽:打开酒器,准备饮酒。
  • 仰蜂:仰望的蜜蜂。
  • 黏(nián):粘附。
  • 落絮:飘落的柳絮。
  • 行蚁:爬行的蚂蚁。
  • 枯梨:干枯的梨树。
  • 薄劣:谦辞,指自己的才能或品德不高。
  • 真隐:真正的隐士。
  • 幽偏:偏僻幽静的地方。
  • 自怡:自我愉悦。
  • 轩冕(xuān miǎn):古代大夫以上的官吏出门时所穿戴的礼帽和车驾,这里指高官显贵。

翻译

傍晚时分,我穿着鞋子漫步在深深的林中,打开酒器,独自饮酒,时间已晚。抬头看见蜜蜂粘附在飘落的柳絮上,蚂蚁爬上了干枯的梨树。我自知才能平庸,惭愧于真正的隐士,但在这样幽静偏僻的地方,我找到了自我愉悦。我本无追求高官显贵的意愿,也并非故意傲视当时的社会。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杜甫在深林中独酌的情景,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展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中的“仰蜂黏落絮,行蚁上枯梨”生动地描绘了林中的小景,体现了诗人对微小事物的关注和欣赏。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自得其乐,以及对世俗名利的淡泊态度。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心灵自由的情怀。

杜甫

杜甫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老”、“杜少陵”等,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巩县(今河南巩义)人。杜甫曾祖父起由湖北襄阳迁居巩县。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备受推崇。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之。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和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 14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