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津口

· 杜甫
南岳自兹近,湘流东逝深。 和风引桂楫,春日涨云岑。 回首过津口,而多枫树林。 白鱼困密网,黄鸟喧嘉音。 物微限通塞,恻隐仁者心。 瓮馀不尽酒,膝有无声琴。 圣贤两寂寞,眇眇独开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桂楫(guì jí):用桂木制成的船桨,这里指船。
  • 云岑(yún cén):云雾缭绕的山峰。
  • 津口:渡口。
  • 密网:细密的渔网。
  • 通塞:通畅与阻塞,这里指命运的顺逆。
  • 恻隐:同情,怜悯。
  • (wèng):一种陶制的容器,常用来装酒。
  • 膝有无声琴:比喻内心的宁静与自得其乐。
  • 眇眇(miǎo miǎo):微小,这里指孤独。

翻译

南岳山脉自此近处延伸,湘江水东流而去,深邃而悠远。 和煦的风引导着船只前行,春日里云雾缭绕的山峰似乎在上升。 回首望去,已经过了渡口,周围是茂密的枫树林。 白色的鱼儿被困在细密的渔网中,黄鸟在喧闹中传递着美好的声音。 万物微小,命运有顺有逆,同情之心是仁者的本性。 瓮中还剩下未饮尽的美酒,膝下仿佛有一把无声的琴,自得其乐。 圣贤们似乎都寂寞无闻,只有我独自敞开心扉,感受这份孤独。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杜甫乘船经过津口时的所见所感。诗中,“南岳”、“湘流”等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壮阔的自然背景。通过对“白鱼”、“黄鸟”等小生命的描写,诗人表达了对生命的同情与关怀。最后,诗人以“瓮馀不尽酒,膝有无声琴”来比喻自己的内心世界,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自得其乐的生活态度。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展现了杜甫深沉的情感和对自然与生命的深刻感悟。

杜甫

杜甫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老”、“杜少陵”等,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巩县(今河南巩义)人。杜甫曾祖父起由湖北襄阳迁居巩县。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备受推崇。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之。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和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 14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