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瀼西荆扉且移居东屯茅屋四首

· 杜甫
牢落西江外,参差北户间。 久游巴子国,卧病楚人山。 幽独移佳境,清深隔远关。 寒空见鸳鹭,回首忆朝班。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牢落:稀疏零落的样子。
  • 参差:不齐的样子。
  • 巴子国:指古代巴国,今四川一带。
  • 卧病:因病躺下。
  • 楚人山:指楚地的山,楚地泛指今湖北、湖南一带。
  • 幽独:幽静孤独。
  • 清深:清静深远。
  • 远关:远方的关隘。
  • 鸳鹭:鸳鸯和鹭鸶,这里比喻朝官的行列。
  • 朝班:朝廷官员的行列。

翻译

稀疏零落地在西江之外,北面的门户参差不齐。 长久游历在巴国的土地上,因病躺在这楚地的山中。 幽静孤独地迁移到这美好的境地,清静深远地隔绝了远方的关隘。 在寒冷的天空中见到鸳鸯和鹭鸶,回首时忆起了朝廷官员的行列。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杜甫在瀼西迁居东屯的情景,表达了他对幽静生活的向往和对过去朝廷生活的回忆。诗中“牢落”、“参差”等词描绘了环境的荒凉与不齐,而“幽独”、“清深”则体现了诗人对新居环境的喜爱。最后两句通过对“鸳鹭”的描写,巧妙地引出了对“朝班”的回忆,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杜甫

杜甫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老”、“杜少陵”等,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巩县(今河南巩义)人。杜甫曾祖父起由湖北襄阳迁居巩县。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备受推崇。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之。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和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 1425篇诗文

杜甫的其他作品